秦軍士卒在作戰的時候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堅定。而相對的那一方卻會越來越猶豫,越來越不相信自己真的能贏。
這樣潛移默化的影響是非常可怕的。
相當於六國的軍隊在遭遇秦軍的時候先天士氣減一。
如果是一般的軍隊,遭遇到秦國如今這樣的局麵,國家被三麵圍攻,憋屈地守了大半年,士氣肯定會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甚至有可能直接崩塌。
但秦軍不一樣,他們大多都堅信這些困難隻是暫時的,最終他們一定會取得勝利。
因此這段時間的憋屈不但沒有降低士氣,反而讓所有人的心裡都憋了一團火。
可以想象,當這團火發泄出來的時候,他們的戰鬥力會有多麼可怕。
但是,一味地憋火也並不一定是好事,因為這會讓他們的求戰欲望變得異常強烈。
當一個人的欲望過於熾烈的時候,往往他的理智就會受到壓縮。
而當軍隊裡充斥著這樣的士卒時,他們的戰鬥力的確會很可怕,但自己也極度危險。
幸好,這隻軍隊的主將是王翦。
王翦,戰國四大名將之一。
而且單從所立功勳的角度來說,他甚至可以被評為戰國第一名將。
第(2/3)頁
第(3/3)頁
因為他以主將的身份親自指揮了秦國對趙國、燕國和楚國的滅亡之戰。
東方六國,王翦一個人就滅了一半。
這樣的功勳,讓彆的將領怎麼比?
白起、李牧、廉頗,包括沒有被評為四大名將但也非常厲害的吳起、樂毅等等一係列所謂名將……
加起來滅了幾國啊?
滅的國家土地加起來,有王翦滅的一個國家大嗎?
麵對副將的問題,王翦的回答非常嚴謹:“還沒有具體消息,隻知道李牧的確已經有幾天沒有在軍營中露麵了。”
“放著我們不管,分兵去打燕國,李牧這是瘋了嗎?”
“那還等什麼?”
“會不會有詐?”
“或者派人先試探一下?”
中軍大帳中頓時響起了一片嘈雜的討論聲。
他們的意見錯綜複雜,但即便是最謹慎的將軍,也提議想要派人去試探一下李牧的具體動向。
這是深深刻印在秦軍骨子裡的想法——進攻!
群情洶湧,即便是王翦也不好強行壓製。
但他還是做了足夠周密的安排:“以我們目前的兵力,每一兵一卒都很重,不可隨意損失。此事還需要羅網全力配合。”
趙高自從上一次謀劃趙國失敗之後,就一直被留在王翦這裡充當特殊保護,也相當於是專職給北線的秦軍提供情報方麵的支持。
雖然有點像是從中央被發配到地方了,但是隻要王翦能立下功勞,他作為情報輔助人員,也能分潤一些,這也算是秦王給他戴罪立功的一個機會。
因此趙高並沒有擺爛,而是選擇竭儘全力輔助王翦。
這一次,他又從中看到了機會。
/63/63440/18757490.ht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