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雲龍返回第七旅後,第一件事便是找到趙剛和邢誌國,專門研究了一下地圖,在陽泉縣境內,選定了一處合適的地點修建機場。
至於修建機場的事,就交給吳然負責了。
然後便是坦克營和炮營了,首先是炮營,隨著孫德勝離去,營長一職需要李雲龍來拍板決定。
不過人選也早就定好了,現在隻有李書正最為適合了。
剩下的就是補足人員了,現在這個倒也簡單。
其次是炮團,這次要一次性將所有編製補齊。
一個155毫米榴彈炮營,三個連共二十四門火炮,每門炮要隨時備足一個基數五十發炮彈。
兩個105毫米榴彈炮營,每個營共三十六門火炮,每門炮要隨時備足一個基數兩百發炮彈。
額外還要再添加一個加農炮營,裝備ML20型152毫米加榴炮,三個連共二十四門火炮,每門炮要隨時備足一個基數五十發炮彈。
這種炮是徐高翔推薦的一款加農榴彈炮,口徑為152.4毫米,戰鬥全重為7.3噸,行軍重量為8.1噸。
比M1型155毫米榴彈炮要重一點,但也可以用常規卡車來拖拽。
其最大的突出特點,就是射程了。
全炮高度為2.2米,炮組人員為9人,仰視角為2度到65度,左右射界為29度,最大射程為17,230米,實際最大射程為19,100米,戰鬥射速每分鐘為3~4發。
在口徑差不多的情況下,其射程要比單純的榴彈炮多出三分之一去。
因為火炮增多,相應的卡車也需要大量增加。
好在,現在不用擔心道路運輸的問題了,而且還可以借助正太鐵路進行運輸。
最後便是各步兵團了,除去需要補足兵員外,最大的改動就是進行步槍換裝了。
現在各兵廠的產量都提升了起來,他們第七旅也可以換裝零一式半自動步槍了。
以後這步槍就可以不用再從徐高翔那裡換了,省下來的錢,可以換些其他的武器裝備了。
除了那款ML20型152毫米加榴炮外,徐高翔可是還給李雲龍推薦了一款武器。
再過半個月,等徐高翔給空軍第一師和裝甲第一師那邊,把所有的戰機和坦克等一應裝備全部送到後,便會給他們第七旅送過來了。
李雲龍可是對這款武器好奇的緊,當時徐高翔並沒有給他說明是什麼武器,隻說到時候送來,一定會讓他大開眼界的。
現在,炮團要擴編,還要為新武器留出一定的人員來,第七旅的編製又要大上不少了。
“這招兵還是不能停!”
李雲龍當即拍板,邢誌國還要再招上一段時間的兵,把缺口給補滿。
而後,李雲龍除了關注第七旅各部訓練外,還和趙剛琢磨著建起了他們第七旅的參謀部。
不時的拉著參謀部進行推演,模擬東出晉省的作戰。
在這半個月期間,李雲龍也返回過空軍第一師的機場駐地。
因為最後一批送來的轟炸機中,就有專門用來搭載原子彈所需的戰略轟炸機。
不多,徐高翔隻送來了兩架。
其他人不清楚,李雲龍可是知道這兩架戰略轟炸機是用來乾嘛的。
當然要親眼見識一下,確保不會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