況且禦醫這個職業,對於郎中們而言,那也是極高的向往。
誰不渴望編製啊?
宋江造反就是為了編製嘛。
禦醫那可真的是活少錢少。
但至少有保證,不要你擔心病人不夠多,養不活一家老小,連帶著一些麻煩的醫鬨之類的。
再加上有禦醫這塊牌子,對於自己的後代行醫那也是一種醫術加持,更讓周遭百姓認同。
畢竟“皇帝”用過都說好,咱這尋常老百姓用了,那病能不好嘛?
吳王朱橚第二天一大早就來了縣衙,等著王布犁。
但王布犁當了典史後,來縣衙上班一丁點都不準時,總之就借口去街上巡遊來著。
朱元璋不給他放假,那他就想法子自己給自己放假。
儘管王布犁每天都要從家裡到縣衙就巡遊這一條路。
那也是典史出街巡遊,誰也說不出錯來。
朱橚百無聊賴的等著,就是想要告訴王布犁一個好消息。
他說的全都被父皇給采納了,今後若是能在西北大勝,必然會有賞賜下發的。
等吳王朱橚終於見到王布犁後,把此事一說,王布犁輕微頷首表示知道了。
畫大餅的手藝,朱元璋還是擅長的。
朱橚直接詢問:“妹夫,你怎麼一丁點都不驚喜,而且還那麼敷衍我?”
“第一次替你父皇辦差吧?”
“是啊,這種感覺真叫個棒。”
吳王朱橚坐在椅子上哈哈大笑起來。
王布犁心想等你多給你那摳逼老爹多辦幾回差,就知道了。
再者說你還是他兒子,維護大明統治出份力很正常啊。
我一個“未過門”的駙馬,也就算是半個兒,還天天這麼剝削,真要過門了,王布犁不知道要怎麼被剝削呢?
“你要想辦,就多請命辦一辦。”王布犁拍了拍吳王朱橚的小肩膀:
“你要相信自己的實力,多曆練曆練,將來去封地後,也不會被底下的官員給欺騙嘍,免得他們把民脂民膏都塞進自己的肚子裡。”
“嗯,好主意。”
朱橚正處於得到他父皇認可的自豪感當中,對於王布犁給他畫的大餅那是一口吞下。
畢竟老朱對老大和其他兒子們的態度和感情都是不一樣的。
如今老五得到朱元璋的誇獎。
如何能不激動?
“對了,妹夫,身強體壯之人容易患上高山病嘛?”
“容易啊。”王布犁稍微思索了一二:“這些人更容易患病,但隻要適應了,就好得快。”
“這樣啊。”
“軍中老弱就不要跟著了,真容易緩不過來死在哪裡。”
聽著王布犁的話,朱橚毫不擔心,此次出兵必然是精銳齊出,如何能挑選老弱。
王布犁見朱橚不放在心上,他也懶得提醒。
依照老朱的意思,定然是讓老將出馬掌管全局,到時候這老將能不能回來,還是個事呢。
“待到父皇過完生日之後,我就要同幾位哥哥前往鳳陽練兵,到時候你去不去?”
朱橚是打算在練兵的時候,專門訓練一些軍醫,用來戰場急救,同他四哥進行配合。
朱棣這個人,王布犁也時不時的碰到,他依舊沒有中斷去南京城外每日的訓練。
隻不過有關倭寇的消息並沒有再傳來。
這讓朱棣一直耿耿於懷,怎麼就突然消失了!
難不成他們在海上遇到了大風浪,全都去喂了魚蝦,沒有給我機會殺了這幫狗日的!
所以這陣子朱棣也沒臉來見王布犁,當時信誓旦旦的要帶著他一同去殺倭寇,檢驗鴛鴦陣法,結果倭寇愣是不來。
“我?”
王布犁指了指自己道:“我一個江寧縣典史,跟著你們去練兵,想什麼呢?
更何況等你爹過完生日,我就要成親了。
練兵我才沒興趣呢,到時候就要享受溫柔鄉了。”
朱橚表示認同,他對於練兵也沒什麼興趣,但這是父皇定下的,他沒什麼資格說不。
有時候他還挺羨慕王布犁的,等他當了王爺之後,怕是沒法自由的出封地了。
特彆是成親的事情,朱橚還不知道自己的王妃長什麼樣子呢。
對於這件事,他其實心裡也沒底。
按照他四個哥哥的王妃想,他自己的王妃長相應該也不難看。
可朱橚聽著王布犁的話,自己也想要陷入溫柔鄉當中。
“對了,那些不合格的郎中,你準備怎麼弄?”
“給路費,讓他們回去唄。”
朱橚覺得自己挺有耐心的,奈何這些人醫術真的不咋滴。
王布犁稍微思考了一會,才開口:“此事倒是我考慮不周了。”
“妹夫,這與你有什麼關係?”
“你先彆把這些人遣返。”
“那留著他們做什麼?”
朱橚不解王布犁的想法,他雖然主持辦這事,可也不想養閒人。
用的全都是民脂民膏。
“大明貧窮,郎中奇缺,短時間內培養不出來太多的郎中來。
那鄉村百姓一旦有什麼頭疼腦熱都隻能硬生生的挨過去,即使是壯漢也抵不住病魔的侵襲。
如此一來,田地就沒有壯勞力耕種,朝廷就不容易把賦稅收上來。
以我的想法,大明應該有自己在鄉間的赤腳醫生。”
“妹夫,你給我詳細的解釋一下赤腳醫生的思路,到底是怎麼個意思?”
朱橚很是激動,他本人就是一個喜歡鑽研醫學的人。
若是天下有許多跟他一樣想要學醫,但是苦於沒有傳承的,一旦接受了郎中醫院的培訓,將來也可以出去治病救人,那對於百姓而言也是極好的。
他聽著王布犁針對赤腳醫生的場景,以及進一步闡釋對大明的好處,連連點頭。
世上能有多少人能夠以神醫的名頭,流傳千古的?
大多數郎中也都是普通人。
他們能治理一些疾病,能給孕婦接生,降低孩童的夭折率,以及母親的難產率。
赤腳醫生也算是專門給窮人治病的,畢竟醫療條件就在那裡呢。
“好好好。”
朱橚認為如今的大明若是到處都有赤腳醫生的存在,那他也算是為大明的千秋萬代做出了貢獻。
這種模式,依照朱橚的曆史觀,從來都沒有出現過。
“那咱們培養這些不合格的人,到時候學那麼一年兩年就讓他們拿著條子回去。
最好官府給他們一些補貼,這些人多是住在村子當中才行,他們治不好再送縣城的醫館當中。”
“嗯,此事我會再與父皇說一說的。”
朱橚覺得雖然要出點錢,可這樣能夠鞏固大明的統治,那簡直是絕佳的主意。
他從來沒有想過,朝廷培養當一個郎中,還能這樣用的。
雖然大明縣城不少,但更多的人都是居住在鄉間,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
赤腳醫生這一舉措,很大程度的就能避免許多百姓有個頭疼腦熱,就要花錢開路引去縣城看病,或者強行挨過去。
“嗯,我就是突然冒出來這麼一個想法,具體的你還得從中好好考慮思索,加入自己的理解,這樣才算是你給你爹辦的事。”
“明白,明白。”
朱橚對於王布犁這個絕妙的主意,十分的興奮。
他果然是個極為聰慧之人,能從蛛絲馬跡當中尋到線索。
或者這種事也能換另外一個角度去想。
“我再給你寫點有關衛生條例,除去蒼蠅、蚊子、老鼠、蟑螂等容易帶病菌的例子,最重要的是儘量要喝燒開的水,免得肚子裡長蟲子。”
王布犁在紙上寫著,因為他問他爹肚子裡長蟲子後要怎麼治。
王神醫告訴兒子這就需要少量“砒霜”出馬了。
王布犁很慶幸自己一直都喝燒開的水,在外麵幾乎不喝生水的好習慣。
少量砒霜,對於人體那也是有傷害的啊!
“行了,回去想吧,有想不明白的再來問我。”
王布犁下了逐客令,朱橚也不在意,他覺得自己今日收獲頗豐啊。
不僅僅是要在軍中大力培養軍醫,對於鄉間百姓也要照拂到,他們可都是大明的百姓!
若是我能編製出一本醫書來,讓天下的赤腳醫生都來學習,那我朱橚何嘗不能名流其實啊?
是以赤腳醫生的門派祖師立足於世上,而不是以朱元璋的兒子。
一想到這裡,朱橚整個人都散發出無限的暢想。
王布犁給他畫的這個大餅,讓他吃的是心花怒放!
等到吳王走後,王布犁順勢回自己的房間去休息去了。
蔣環連忙替王布犁送客,順便拿著檢校所寫的速記仔細核對一二,並且叫人快馬加鞭送到皇宮去。
此舉對於大明而言,簡直是一件極其能夠穩固政權的好政策。
朱元璋把送上來的朝政放在一旁,正在抓緊處理西北征戰的事情。
一旦要開戰了,許多事情都是馬虎不得的,而朱元璋又喜歡親自抓戰事,這種事他不放心交給彆人。
正在對著地圖思考如何出兵的朱元璋得到了檢校的奏報。
有關王布犁與老五之間的對話。
朱元璋仔細瞧瞧那赤腳醫生的作用。
“嘿,真是不得不說,咱這好女婿的奇思妙想就是多啊!”
朱元璋把奏報遞給自己的好大兒,叫他好好瞧一瞧。
他忍不住回想起自己當初年幼得病的時候,家中根本就沒有錢去請郎中,硬生生的挨過去的。
等他父母病了,也沒什麼錢請郎中。
當時若是鄉鄰有赤腳醫生,欠一點錢救治,興許就能活著。
他相信今後還會有更多像他一樣的人。
但朱元璋並沒有理睬他們。
雖然朱元璋同他的許多功臣都是農民出身,過去都被地主欺壓過。
但是等他成功之後,成了新的地主階級,自然是要容納以前的地主階級為他效命。
他的軍隊大多隻會打仗,在治理民生這一方麵,人才很少。
為此不得不利用有學識、有聲望的地主,被朱元璋任命為各級官吏和向百姓收租的代理人。
朱元璋的執政策略是和舊有地主建立一個可以保護新地主利益的政權。
朱元璋在一旁感慨,朱標卻是沒有他爹的憶苦思甜。
他看著裡麵的內容,沉默良久,才開口:“爹,王布犁是個心中有百姓的人。”
“咱用你說!”
朱元璋背著手道:“從他當街為民請命,殺了琉球使者的時候,咱就知道了。
可惜就是這小子責任心不強,總是一陣一陣的,讓他煩了,才懶得管呢。
要是閒著沒事,興許能指點你一二,到底是心性未定,興許年長後才知道輕重。”
朱標聽著他爹的這番話,是萬萬沒想到竟然會看的這麼透徹。
王布犁給他的感覺很不一般。
此子嘴裡叫著太子哥,或者什麼向著皇宮的方向遙拜父皇之類的,但朱標能感覺得到,他對於皇權並不怎麼畏懼。
興許如此這般,朱標才願意同王布犁交流,否則尋常人都隻是會奉承他,要麼就巴結自己。
想要聽到實話都難。
哪像王布犁雖然嘴損了一些,但有時候還能往外蹦實話,甚至還給你出主意,讓你有思考的方向。
朱元璋瞧著自己的好大兒陷入了沉思,隻是笑嘻嘻的道:
“這小子沒打算給咱好好效命,擺明了一副是你的臣子的模樣。
不過咱看呐,標兒你若是想要讓他真心為你所用,你還得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