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王布犁的思路,絕不是常人能夠理解的。
你也彆想從他這裡得到什麼常規答案。
“行行行。”朱元璋指了指外麵的人:
“你是怎麼確保他們都是跟你想的一個樣?”
“假如陛下當年全家沒有死絕,還有良田能夠耕種,也會娶個賢妻,生幾個孩子,不要擔憂餓死,還能去私塾認字,陛下還會選擇造反嗎?”
胡惟庸下意識的咽了下口水,就連朱標也吞了口水。
他們都沒想到,王布犁這小子剛給天子撫平傷疤,可接下來竟然是蓄力一撕。
直接把老朱的傷口給撕開,暴露在眾人眼前。
朱元璋根本就沒有設想一下王布犁給他提的場景,其實這也不是王布犁的想法。
早年間朱元璋還叫朱重八,沒走上造反的日子,時不時的就會回想要是當初沒有那場疾病,他的生活是不是不會如此慘?
這種場景,朱元璋設想了不止一回。
可事實上現實生活的不斷的給他一個一個大巴掌,告訴他螞蟻競走了十年,讓他醒醒去賣溝子吧!
於是走投無路的朱重八最終投奔了他的好哥們湯和,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他從來沒有想過,這條路對於他而言,竟然是一條康莊大道!
朱元璋深知越是有點家產的百姓,他們越沒有什麼造反的心思。
越什麼都沒有的,才會時不時的有那種恨不得把皇帝拉下馬,他來當皇帝的想法。
故而朱元璋為了避免有人走上他的老路,對於流民的控製是極為嚴格的,堅決打壓白蓮教。
對於王布犁的反問,朱元璋也並沒有放在心上。
他都沒想著要潤色自己的出生,也沒想隱瞞自己當過流浪和尚之類的事情。
朱元璋隻是覺得自己早間經曆過那般淒苦之事,還能曆儘艱辛走到九五之尊的位置,古往今來怕是也沒有第二人。
所以對於這些事,朱元璋是有些驕傲的。
他的悲痛早就隨著他的成功而煙消雲散了。
更何況這麼多年過去,該傷心的時候早就傷心過了。
大部分感到深夜eo,還是因為你沒達到自己設想的那種成功!
等你賬戶裡躺著冰冷的四十個小目標後,大抵也沒有什麼不開心了。
朱元璋當上皇帝後,還追封了他的祖先也當了皇帝。
這種事他的祖先到死都沒用過這種想法,結果子孫後代真爭氣,出了個朱元璋這麼一個人物。
可謂是光宗耀祖!
“你說的對。”
朱元璋的話音剛落,胡惟庸明顯不可置信的眼神抬頭向上望去。
陛下如此偏愛王布犁嗎?
這也太驕縱他了吧!
天子這種淒苦的童年是能隨便拿出來揶揄的嗎?
王布犁隻是微微拱手,他可沒什麼本事教導朱元璋。
這麼多年摸爬滾打的老朱有著自己的一套清醒的認知,誰也彆想輕易改變他。
除非出現那種超自然現象。
但那種情況,王布犁根本就不會去想,咋可能發生咧。
那也太天方夜譚了吧。
“但今天這件事也算是個事故,朕是擔心百姓今後會學壞了。
每天都會磨蹭乾活,一旦要讓他們養成壞習慣,還能把活乾利索了嗎?”
儘管乾土木這麼多年,但王布犁從來都沒有遇到過這種事情。
頂多是極個彆的工人過年不想回去,想要趁著這個日子多掙幾天錢。
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嘛。
但是大明這群百姓不同,他們可以說是生在動亂年代,好不容易有機會能讓自己的日子變好一些,就不想放手了。
他們害怕失去這種機會!
人人都有想要過上好日子的進取心。
但王布犁也沒法說,你朱重八當年也不過是想要加入起義軍混口飯吃,可隨著進取心的上漲,還不是想要當天下之主?
故而王布犁隻是點頭,說回去會結合實際同薛尚書等人詳細聊聊。
先製定出一個工地管理辦法出來,因地製宜,避免再有這種情況發生。
朱元璋對王布犁的這番話表示滿意,便也不再糾纏他以前的問題,嘴上誇獎道:
“先前朕還覺得伱這是肆意浪費咱大明的錢財。
但從今日的效果看來,適當的給他們工錢,會提高百姓的積極性,也是一件可取的辦法。
隻是朕再擔憂他們的胃口會變得越來越大,朝廷也不會有那麼多的工程去讓他們乾。
最重要的是沒法仔惠及天下人。”
朱元璋不願意隻當淮西集團的皇帝,所以他目前也不沾起家團隊的利益,而是想要當天下人的皇帝。
故而考慮事情的時候不能隻惠及某一個地方。
那是無法長久成為天下之主的。
“工程慢慢尋找,總歸是多的。”王布犁輕聲道:
“至少修橋補路挖水井這些活,各地也都能做。
隻不過需要慢慢規劃,不能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
聽了王布犁的想法,朱元璋又感覺有一大堆活壓在了他的肩膀上。
上次謀劃驛道就讓他一直都沒有停下歇息的腳步。
現如今王布犁所言也有一點道理,至少修繕黃河水道就是一個大工程。
但是因為元朝的前車之鑒,朱元璋也不想啟動這個大工程。
先乾好京杭大運河就算是成功了!
今後還得加強對雲南,西北,西南,遼東多地的控製,修建道路以及城池也是很多活可以乾!
朱元璋心中漸漸有了底氣。
最重要的是他從這件事裡發現了王布犁曾經說過的經濟。
朝廷給他下發一筆錢,他去乾工程,通過購買各種物資把錢花出去。
朱元璋暗中差遣檢校去盯著寶鈔的兌換價格,出奇的是沒有什麼變化,很穩定。
明天再給百姓發一筆工資,百姓手裡有錢也會花出去買東西。
如此一來回,那被需要的物資就會變多,賣出去的東西多了。
朝廷收稅也就變多了!
不緊緊是雙贏,而是贏麻了。
朱元璋內心是滿意的,這種法子好啊,稍微比讓他們自帶乾糧白乾活好上許多。
至少朱元璋經常聽到彙報,說那些乾活的人都在說皇帝仁義。
議論著陛下就是從咱們這樣窮苦人走出去的,當然會心疼咱們這些窮苦人之類的話。
然後咱們不能辜負皇恩,一定要把活給乾好了。
對於這樣的好名聲,朱元璋是認可的。
當然了,朱元璋嘴上依舊說著朕真的不愛虛名之類的話。
完全是百姓自發誇耀的!
可不是你們這幫文人給咱胡亂記載吹捧的。
更何況文臣武將的吹捧,朱元璋都聽的膩味了。
百姓的吹捧恰達好處的搔到了他的心裡。
朱元璋目前而言,在讀書人的眼裡可算不得什麼好皇帝。
更何況當初跟他合作的那些江南大地主們,紛紛表示被老朱給騙了,還不如大元對他們好呢!
“你們都下去商議商議這個大工程的管理辦法。”
朱元璋讓他們離開,自己要寫點執政心得,留給後世子孫!
他打算多刊印幾份,一份留給太子一脈。
幾份留給後世子孫,保存在宗人府內。
萬一有像老四這種的人,或者出現意外,皇帝沒時間教導太子。
以至於太子登基為帝後,得不到有效的帝王教育,平白被下麵的臣子擺弄欺騙!
這如何能行?
朱元璋一直都在思考,口口相傳風險性挺大的,所以必須保留備份,以便新皇能夠獲取這些知識。
到時候後世子孫那必須得掏出他這個老祖宗的執政心得,好好學一學,才能擺弄手底下的臣子,叫他們老實乾活。
王布犁同胡惟庸等人退出大殿,去了丞相辦公室。
這件事雖然由王布犁主抓,但是作為丞相的胡惟庸也是要了解一二的。
因為大明的許多工程並不是王布犁一個人給乾嘍,他這個丞相也不想被下麵的人給糊弄了。
“駙馬,方才陛下所言你有什麼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