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院提示您:看後求收藏(思兔閱讀sto.ist),接著再看更方便。
解釋。
靈光乍現的珍妮想起一男一女:“報紙和雜誌的稿費幾許?”
“有門路的新人每篇可賺三十法郎,沒門路的能拿一半都算書商良心未泯。”這些都是神父昨晚與他說的:“當然,你要是和保爾.德.科克一樣有名就另當彆論,他估計能每篇拿到二百法郎。”
“你說他的作品樣本在舊書店得打折賣。”
“對。”基督山伯爵並不覺得這話有錯:“報紙的利潤本來就低,玩得就是薄利多銷。塞納河邊的舊書老板與其去賣二手報紙,還不如與報社合作,這樣還有得賺。”
許是想到不開心的事兒,基督山伯爵露出一抹陰冷的笑:“況且那群禿鷲都敢威脅政客。巴黎的書商若是沒有求死之心,最好彆把報社惹毛。”
聊了半天,伯爵的酒杯已徹底空了:“這樣吧!我請我的父親寫封推薦信,你拿去給任何一家的報社都會同意刊登你的作品。”
“謝謝。”
“先彆急著感謝我。”基督山伯爵又恢複了不近人情的高傲姿態:“科學的門檻太高,法律又過於枯燥。神學隻有不怕死的才敢置喙,而且你敢說也不一定能有報社敢發這種文章。”
“綜上所鑄,文學與藝術才是一些不想被說無所事事的花花公子證明自己的最佳場所。”
“我明白了。”這話是說報社每天都有拿著推薦信來“證明”自己的富家少爺。
…………
因為對外的形象是個臥病在床的殘疾老人,直到珍妮告辭回家,神父也沒與她見麵。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