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三通也救不回來,無能為力。
因為這部戲的主創自己對歐美存有幻想。
自己把自己送上祭壇,外人沒辦法。
現在造勢已經來不及了。
《無極》之所以鬨得大,一方麵是因為公眾層麵是吃了“饅頭”事件的熱度。
另一方麵,業內層麵,是多方被逼到牆角。
沈三通才能整合力量。
老謀子沒凱子哥那麼大脾氣,也沒有凱子哥的優越感。
到了張一謀的層次,出身都不是很重要,他自己就是一座山頭。
關鍵是要有“老子最牛逼”的氣勢。
老謀子要是拍桌子,絕對也能鬨一鬨。
他資曆、獎項、個人能力遠超過凱子哥,手頭還有奧運一攤子事。
但老謀子不是這種性格。
而且黃金甲這部戲,失敗了,海外失利對他影響也不大,不會像凱子哥一樣身敗名裂。
老謀子是有真本事的。
沈三通雖說“放棄助人心理,尊重他人命運”,但也怒其不爭。
古裝大片出海還是要如前世一般,進入死亡境地。
內部團結還能鬥一鬥。
內部不團結,沒法鬥爭。
因為市場在人家那裡,規則也在人家那裡,媒體也在人家那裡。
當規則有利的時候,可以借助規則。
規則不利的時候,可以改變規則。
連規則解讀權,改變規則的解讀權,也由彆人掌握。
不服,抗議,媒體會將這種行為塑造成野蠻,找到一個缺點,打倒所有。
而且內部媒體還會配合外部需要,一通說教,自己反思。
沈三通先談了談黃金甲:“我覺得出品方要儘快行動,海外發行的貓膩很多,放在對中國文化不友好的社區,票房很難好。”
他還是最後提醒一聲,仁至義儘了。
當然,他會在黃金甲海外上映的時候,收集上映社區信息,再做民調。
這都是證據。
以後貿易談判,米國再喊著開放電影市場,就把這個證據甩臉上。
我們引進你們最好的電影,給大量排片,你們呢?
至少在貿易談判中,電影不會成為薄弱點。
至於吳語森的《赤壁》,沈三通再捧:“吳語森導演不一樣,他是國際大導演,在好萊塢很有人脈。”
“而且他的《赤壁》投資人伍克搏先生,在本子人脈深厚,能打開本子電影市場。”
“吳導的《赤壁》我個人認為,會向世界展現不一樣的三國。”
捧。
沈三通對自己的電影有信心,他隻要正常拍出來,百分之百,絕對碾壓。
他最怕的是吳語森撤檔,跑路,哭著喊著不和他對撞。
這是沈三通最擔憂的。
吳語森要是哭喪,一些領導說不定要當和事佬。
反過來勸他高看港島同胞一眼,讓一讓。
這是非常大可能發生的,所以沈三通開吹,把吳語森架起來。
記者非常震驚。
我靠。
沈三通是真改性子了。
也太溫柔了。
一些記者不由點頭,感慨沈三通有所成長。
認識到自己和國際大導演的差距了,有差距就要好好學習。
當然,他們不敢明著說出來。
因為今天采訪有嚴格要求,一些不友好的媒體,收了押金。
不交押金不讓進,胡說八道就沒收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