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作為主創的普通人,也在自覺地去責任化。
這種去責任,就是說,自由無價,掠奪無罪。
把很多地方搞壞,吃了好處,不背責任。
因為伱也可以選擇嘛,也可以放手一搏嘛。
隻是俺們米國飛機多、航母多,所以更自由一點。
再問,那就是我對上帝懺悔了。
造成的結果。
國際上,米國欺負彆國。
因此,米國國內,更有資源的人,欺負普通人,也理所當然。
米國中產,流離失所,無數家庭結構破碎,也是應得的。
是你米國人自己選的。
這就是後世米國落到“白茫茫一片大雪真乾淨”局麵的原因所在。
從全世界掠奪那麼多資源,芝加哥、洛杉磯之類的大都市圈,治安還那麼差。
因為它們為掠奪去罪,編織了一套理論。
這套理論不僅對外,也對內。
從文化上來說,就是米國,還沒解決一個老中幾千年前,就解決了的問題。
那就是“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
米國的解決方法是推給信仰。
老中則是從文化,到現實,腳踏實地的解決了這個問題。
殷商的時候,信仰和治理就一體化了,政教一體。
到了周的時候,用禮法來規範人的行為。
這種結果,就是老中普通人,有一種犧牲、獻身意識。
不想活,沒意思,幻想自己和罪犯搏擊,救幾個人轟轟烈烈死去。
老中很多人有這種想法。
這樣的想法產生的根底,在於這種死,被認為是“有意義的”。
從族譜,到地方誌,再到社會,國家,都會記住。
之所以想這樣去死,因為這不算死,還會以一種精神的方式活著。
這就是解決了“我是誰,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好處。
米國就沒解決,昂撒還好一點,可以推給信仰。
猶太更可怕,沒有信仰。
猶太是徹底的一點責任都不沾,從不考慮往“哪裡去”,反複把路走絕。
所以後世,猶太又走到了曆史中重複的絕路。
自己族群建的小以要完犢子,把米國也被霍霍的完犢子。
要不是猶太亂打方向盤,米國也不會那麼慘。
至少推給信仰,是能解決一部分問題,也要背負一定責任的。
繼續拍攝。
沈三通迎接呂中和梁冠華:“呂老師好,梁老師好。”
兩人也熱情回應,都很開心。
生快這部戲突破影史記錄,他們臉上也有光。
沈三通對主題的魔改,其實很簡單。
這些都是立場問題,不是技術性問題。
轉變一下立場就是。
如同電車難題,根本不應該放在公眾層次討論。
也不應該用來為難普通人。
選媽媽還是選擇男友,就不該討論這種無聊的問題,還拿出來給觀眾看。
男主不要對女主強行上價值,不要說教,就是正常討論商量。
展現出自己可愛的一麵。
越是如此,女主越是難受。
在這個時空愛而不得。
錯位了時空。
自然引出女主對於自己留在哪個時候的思考。
而女主麵對那些照片,也不要感覺到陌生,而是好奇。
從另一個視角,來審視自己和媽媽的關係。
歸根到底,女兒是媽媽身體裡掉下的肉。
是魂穿,又不是身體變了,媽媽還是媽媽。
至於愛吃的東西不一樣,更不大可能。
老中又不是米國,美食荒漠,自己在外麵買著。
愛吃什麼,還是要看家庭口味。
老中人不就是好一口家裡的味道嗎?
沈三通有些時候聽新聞聯盟的片頭,能聞到飯菜味。
不是真聞到,而是學生時期,有段時間,總是這個點吃飯,導致新聞聯播片頭一響,總覺得有股飯香菜香飄出來。
女主做選擇的時候,有困難,那就找媽媽。
對媽媽攤開心扉,把自己的遭遇說出來。
和原版不同,第一部的時候,媽媽寫了封信。
媽媽聽到自己寫了封信,也有點自豪的說,是我能做的事。
對於家庭的態度,不是解構,而是建設。
不是鼓吹矛盾,而是消弭隔閡。
媽媽聽完女兒的經曆,一副我不懂,但我大為震撼的表情。
媽媽第一反應就是問女主:“沒有我,在那邊你爸爸過的苦不苦,吃的好不好,瘦了嗎?”
女主說:“還是胖胖的。”
女主猝不及防,吃了一嘴爹媽的狗糧。
笑中有淚,淚中有笑,氛圍是溫馨的。
選男友還是選媽媽,媽媽的回答說明了這是一個極其無聊的問題。
你女主不隻是隻有媽,你還有爸爸呢!
這個時空,你爸爸有媽媽,那個時空,你要是不回去,豈不是爸爸不僅沒有了媽媽,也沒有了你。
而且女主回去,可能也是魂穿,之前的女兒記憶會回歸。
沒有什麼放手一搏,也沒有強調自己做選擇。
就是很溫馨很自然做出了選擇。
女主回到原來時空的動機非常充足。
不用女主自己內耗,糾結於在自己愛的媽媽,和自己愛的男主身上選一個。
媽媽就讓你回去照顧爸爸,問題完美解決。
你媽,始終是你媽。
把《忌日快樂2》主題剖析了一遍,分析了米國社會基礎是什麼,主創為什麼這麼想。
彆說我水啦,幾章就寫完了,反複拉片研究,挺不容易的。
最近確實有點瓶頸,我的寫法和其他娛樂文作者不太一樣,沒有cp,也不是調侃式寫法,有點難混字數。
我在學習,學習怎麼寫娛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