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必要摻和進去,顯得他太那啥,多管閒事,還有點憋屈。
就算改了,恐怕也是吃力不討好。
真·《投名狀》也算是個教訓,陳克辛麵目要等下一部戲才能暴露。
至於陳克辛不坑,變了個人?
不可能,本性難移。
甚至因為這版投名狀還算可以,大概率會坑的更大。
其實爛東西就該讓其爛掉。
話說回來,《投名狀》那麼明顯坑錢坑人,說句話也正常。
《南京》這樣的題材,有可能改變,他總要試試。
《色,戒》是不是一種引導?
確實是。
前世沒有《臥虎藏龍》那麼成功,但也做到了。
《色,戒》之後的很多戲,《南京》《拉貝日記》《金陵十三釵》《赤壁》,都要加床戲。
這是總局發了明文規定,不準炒作床戲,不準用激情戲做賣點的情況下。
《南京》是陸釧關係深厚。
《金陵》是老謀子。
《赤壁》是國際大導吳語森。
《拉貝日記》是中米合拍片,華夷出品。
各有各的關係,都是關係深厚的妖怪。
總局不踩刹車,不做規定的話,絕對一水三級。
會和《臥虎藏龍》一樣,跟著指揮棒走。
仔細想想,裡麵還有博弈的影子。
自貿區要合作,米國就引導來拍大屠殺題材,引導情緒。
往裡麵瘋狂塞私貨,最有名的就是《金陵》弄了出白人和倪尼的床戲,白人救世主。
可這些都是支流。
主流是大陸製作崛起,電影類型逐漸多樣。
有時候,必須要承認時代的局限性。
就說《集結號》這部戲。
沈三通覺得劇情埋了很多私貨,明褒實貶。
隻要對戰史稍有了解的人就知道,軍號不是撤退的,從來沒有吹號撤退。
事先都會計劃幾點幾分總攻,幾點幾分撤退。
子弟兵要堅守一塊陣地,根本不需要靠欺騙,隻要下命令就可以了。
守到什麼時候,會明明白白說好,不會把人放那裡然後走了。
坑隊友是**的傳統。
後世自媒體發展,大眾有了話語權,這個評價成為主流,《集結號》,屬於抗著棋子反棋子,公知電影,抹黑。
但是當下,紙媒影響力巨大,主流不是這個。
《集結號》這部戲已經讓一些人受不了。
各種找缺點,批評張力不足。
想要什麼張力?
沒有對戰爭的反思,也沒抬高**,馮曉剛沒有正麵描述**一筆。
批判電影管製。
大銀幕紅色軍旅題材迷你電視劇,一部主旋律化了的真人同人,隻能說該煽情的地方給到了。
甚至有說,一沒情節二沒情緒,還不如《夜宴》。
相比這些聲音,《集結號》在當下至少反應了一部分的心聲,讓更多人了解了這段曆史,知道了什麼叫做壯烈。
沈三通也是連續被《色,戒》《南京》解構刺激了,有點被帶了節奏。
和這個鬥,沒有意義。
解構的反饋機製太短了,拆穿就完了。
拆穿了,也沒什麼太大意義。
一些媒體死不承認,都不一定是屁股歪,可能就是為了引戰賣銷量。
沒建構,沒解決問題。
沈三通回頭看,理解了韓三瓶的提醒。
做好電影最重要,其他時機不成熟,產業才是第一位的。
打嘴仗一萬次,不如拍好一部戲,給觀眾帶來好的文化作品,也給讓自己賺錢。
同時,對於一些酸雞來說,這才是最大的懲罰。
所以沈三通要把節奏拉回來,回歸電影。
和解構的鬥智鬥勇,不如把精力放在拍電影上,閒暇的時候,鋤鋤草皮。
佟麗丫嗚嗚的推開了他:“還沒吃完飯呢,讓我休息”
沈三通把皮分開,吃了起來:“我就吃鴨鴨。”
來個雙鴨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