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兔閱讀【sto.ist】第一時間更新《我靠曆史直播破除洗腦包》最新章節。
“崔氏與外人無媒苟合,怎麼就成了生動鮮活的美好形象了?要我說,張生將她始亂終棄,也是張生癡情,崔氏活該!”
“閉嘴吧你!張生挑逗崔鶯鶯在先,泄露隱私、辱罵崔鶯鶯在後,還不顧與崔鶯鶯的海誓山盟,不仁不義不信之甚,哪比得上崔鶯鶯萬一!”
【另外,對於元稹支持張生行為的說法,這裡也提出反對。
第一,看了《鶯鶯傳》後,讀者會對張生這種始亂終棄、心口不一的行為感到同情、讚同嗎?如果不會,那元稹這麼寫有什麼意義?
作為唐朝著名詩人,元稹也算是個語言大師,如果他真的支持張生,他有更多方法可以巧言令色來偷換概念,可他沒有。
人們依然同情崔鶯鶯而厭惡張生,何以讓他“支持張生”的論點得到傳播呢?
第二,《鶯鶯傳》是一篇行卷,放在現在大抵相當於我們考研究生前給目標導師郵箱發自己的研究成果,提高自己的考研選導成功率。
這種研究成果,如果是文學政治類的,必定不可能脫離當時價值觀。所以元稹《鶯鶯傳》初看讚揚張生,實際曲筆抑張揚崔,在符合當下價值觀的同時夾帶私貨,使崔鶯鶯這個鮮活的形象傳世。】
原先奔走應付,幾乎無暇看天的元稹抬了頭。
他欣慰於後人從淺薄的紙麵中發掘出了真相,又疑惑於為何這真相發掘的如此之晚——天幕曾言已經過去了千年。
他與茂之感情深厚是天幕所在時人儘皆知的事實,他的感情觀念也可見一斑,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認為他負心薄幸,讓天幕都要特意講解辟謠?
而這“研究生”,或許就是現在的翰林學士,掌管館閣製詔。
後人的翰林學士需要在官員裡再考試篩選嗎?那其他職位也要嗎?這樣的考試,是否太頻繁了點?
元稹皺眉。
他真誠希望自己馬上會參與的第三次考試會是最後一次。
他已經不想再考第四次了。
更多內容加載中...請稍候...
本站隻支持手機瀏覽器訪問,若您看到此段落,代表章節內容加載失敗,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模式、暢讀模式、小說模式,以及關閉廣告屏蔽功能,或複製網址到其他瀏覽器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