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然周長風並不在乎這一套,他讓全旅所有軍官前來旅部開會,然後在等待的時間裡在這座彆墅中轉悠了一圈。
看著豪華寬敞,然而當幾十人、上百名軍人都住進來以後,它的典雅高貴也就不複存在了。
這個世界的西方對中國是基本不存在歧視與蔑視的,比如有些歐洲種族主義者們至今還在爭辯應該將中國人劃歸為白種人。
這些人一方麵認為白人至上,但是又不願意自降身段,同時也無力蔑視大明,故而一直執著於和生物學家們爭辯人種劃分,可以說十分滑稽了。
這其實是一個縮影,連這幫家夥尚且如此,歐洲普通人的態度和看法那就更不用想了。
幾千年來對東方的向往與神話是很難被打破的,十七、十八世紀的“中國熱”更是讓歐洲上下分外癡迷。
也許在明人眼中,被泰西蠻夷打上門來是奇恥大辱,但在歐洲普通人看來,這是“挑戰中國地位的失敗和教訓”,反而更加讓他們不敢輕視。
“司令部怎麼會派這樣一個小夥子前來?”
“他可能還沒三十歲。”
“我覺得伊恩的經驗更加豐富……”
在一幫子少則三十幾歲、多則五十歲的中年人麵前,周長風也不免有些壓力山大。
但是,壓力歸壓力,心虛是決不能心虛的。
他掃視了一下在場的十幾人,微微一笑,“年輕意味著精力充足,對於指揮者來說是好事。”
接著才認真道:“我相信我的實戰經驗和理論水平能夠有效指揮你們,我不喜歡質疑,如果不滿意,等戰鬥結束以後再向司令部報告,現在,我要求絕對服從。”
這樣的開場白實在是出乎意料啊,軍官們麵麵相覷,過了好幾秒才有人帶頭立正敬禮,“是!長官!”
周長風拿著名單核對起了在場的軍官與其職務,在逐個熟悉之後,他便開始輕車熟路地處理起諸多事務了。
“73營現在什麼情況?什麼時候可以編組完成?”
“計劃分發給我們的裝備還沒全部運達,缺少的步槍、機槍不足以武裝73營。”一名中尉無奈地答複道。
“這不是理由,沒有武器就不會訓練嗎?行軍隊形的變換、進攻隊形的維持、防禦工事的挖掘、遭遇空襲的應對,這幾樣就夠練上一個月了。”周長風皺眉道:“寧可人等槍、不能槍等人,我們隨時都有可能參戰的。”
“是。”
進入了狀態的周長風開始逐個布置任務,並要求停止使用十幾年前的老舊的法軍條令,改用德軍的訓練章程和野戰條令。
條令要和裝備體係相對應才能發揮作用,他如此命令正是因為國際旅的武器裝備有很大一部分是由德社方麵額外提供的。
德國人給共和軍提供的武器裝備雖然並未趁火打劫大加價格,然而是有償的,而提供給國際旅的卻是無償的。
也是湊巧,次日一早就有人前來報告,帶來了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
“長官,我們的東西運達了,但…缺少了一部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