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和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在圍城將近半年多後,廣宗之戰終於徹底拉開帷幕。
久經戰陣的皇甫嵩這次並沒有玩什麼突襲,全軍朝食後便堂堂正正在廣宗城下擺開陣勢。共分三軍,步兵居中,騎兵護衛兩翼。
魏哲部隨傅燮護衛在皇甫嵩的中軍大纛旗下,以備策應。
至於董卓麾下的涼州勇士則與三河騎士一般,與左右策應。
而在中軍則有一千魁梧雄壯的敢死之士身披雙甲,手持鋼刀坐於陣中,並且還有兩千長戟士在一旁掩護。
這一千甲士乃是皇甫嵩特地從全軍之中遴選出的突擊銳士,有郡兵也有義從,比如傅燮麾下的關張二人便位列其中,為的就是應對張角的黃巾力士。
沒辦法,即便是皇甫嵩也不得不承認這黃巾力士戰力不凡。
正所謂:一夫忘死,百人難擋。
黃巾力士最難纏的並不是他們的武藝如何,而是人人視生死於無物。
據皇甫嵩了解,黃巾賊挑選黃巾力士並不是隻看戰力,反而更重虔誠。
於是經過層層挑選,並且精心培養之後,諸多黃巾力士是完完全全相信張角乃天降神人,更相信死後可以飛升黃天。
故此戰死對於黃巾力士並不是什麼災禍,而是一種獎賞。
這也是為什麼黃巾力士數量雖然不多,但卻總能扭轉戰局的原因。
有這麼一批精銳死士在,廣宗確實不可能速下。
不過在圍城半年多之後,黃巾軍的聲勢也確實大不如前。
或許正因為這一點,麵對皇甫嵩的邀戰黃巾軍這次沒有再堅守不出。
畢竟再死守下去也是一個死,如今決戰反而還能搏一搏生機。
就這樣,無論是城外的黃巾大營還是廣宗城都開始出兵列陣。
或許是物資不足導致士氣下降,黃巾軍的陣型頗為混亂、喧嘩不斷,與對麵的嚴整有序、旗幟森嚴的漢軍形成鮮明對比。
……
與此同時,中軍大纛下。
當看見黃巾軍頻頻出現亂象後,北軍中侯鄒靖當即大喜道:“恭喜將軍,廣宗賊勢頹矣,此戰我軍必勝。”
說罷自以為發現戰機的他便請戰道:“末將願為先鋒,為將軍開路!”
然而皇甫嵩聞言卻依舊麵色肅然,並沒有絲毫喜色。
見鄒靖不解其意還想繼續請戰,一旁的傅燮頓時好心解釋道:“將軍不懼陣戰,唯恐廣宗賊繼續龜縮爾!”
作為光祿勳劉寬的弟子,傅燮要比鄒靖更明白皇甫嵩的處境。
其實皇甫嵩完全可以以逸待勞坐等黃巾軍主動進攻,從而降低傷亡,因為再繼續圍城下去廣宗賊必死無疑,但他卻不得不提前決戰。
原因無他,洛陽天子的耐性已經消耗殆儘了。
在這種情況下不止廣宗城的黃巾軍熬不下去,皇甫嵩同樣也沒時間了。
盧植兩個月沒拿下廣宗被檻送入京;
董卓兩個月沒攻克下曲陽亦被押至廷尉受審;
如今距離皇甫嵩接手廣宗漢軍大營也差不多兩個月了。
如果再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戰果,恐怕皇甫嵩就要步兩人後塵了。
甚至洛陽天子說不定都已經在考慮要不要讓朱儁過來接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