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就是魏哲如今管著帶方縣才能有這個便利,否則想要插手都沒轍。
“規模越大越好?”
另一邊魏慕華在反複咀嚼了幾遍這句話後,忽然心中一動,想起了那一船又一船運到帶方縣的流民,自家郎君恐怕還是想要多活一些人。
魏哲見狀便知道他明白了,當即頷首道:“不用擔心人手問題,如今青州有的是流民,隻要你能養得起,要多少我都能給你運來!”
聞聽此言,魏慕華當即沉聲道:“郎君放心,我知道該怎麼做了!”
不就是擴大規模麼,簡單,保本讓利,找遼東各家合作就是。
如此一來不僅能滿足魏哲的要求,還能讓候城魏氏順利入場。
這般想著,魏慕華很快便在海冥縣附近的海島群中忙活起來。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多養活一些流民隻是魏哲第一層用意。
候城魏氏還是太弱了,彆說是在遼東郡了,便是在玄菟郡也不算什麼。
不過如果這次魏哲的計劃順利的,憑借著魚鹽之利的由頭,或許能讓候城魏氏在玄菟郡舉足輕重。
沒辦法,三互法的存在讓魏哲壓根沒有在玄菟郡為官的可能性。
麵對這種情況,魏哲也隻能曲線救國。
其實他心底隱隱還有一層想法,隻不過連他自己都不想承認罷了。
畢竟管氏對他可以說是傾力相助,他還沒回報呢就已經開始想著防備人家,確實有點說不過去。
但無論魏哲想不想承認,他確實已經都做了。
因為他不想日後升帳點兵時,水軍將領俱出管氏門下,海上儘是管氏私軍。
……
且不說帶方縣如何招商引資。
管休這邊帶著商隊出塞之後,便直接往最近的馬韓而去。
話說這馬韓雖然是上古時期東遷穢貊人與本土鳥夷雜居而成,而一開始他們並沒有形成什麼國家共識,而是部落林立其中。
直到前漢太祖高皇帝建立大漢朝之後,燕王盧綰反叛失敗,不得不逃亡到匈奴地區,燕人將領衛滿也因此流亡於外。
不過他並沒有跟著燕王盧綰去匈奴,而是聚集親信一千多人向東逃出邊塞,渡過浿水,投靠箕子朝鮮。
當時的箕子朝鮮君主箕準本就有收留華夏亡人的習慣,便讓衛滿帶著部下居住在朝鮮西界,收攬中原亡命者作為朝鮮的藩屏。
箕準甚至任命衛滿為博士,賜給禮器圭,並將箕子朝鮮西部原秦國空曠之地“上下鄣”的方圓數百裡土地封給衛滿,讓衛滿守護箕子朝鮮西部邊境。
箕準本以為自己如此器重,衛滿應該能以死相報了。
卻沒有想到隨著招攬的中原亡命者越來越多,衛滿的實力也越來越強,最後竟然起了反客為主的心思,並且成功滅了箕氏朝鮮,建立起了衛氏朝鮮。
至於朝鮮王箕準國破之後則帶著數千人部眾流亡海東。
當時的馬韓還是一群部落共存,所以很輕易的便被喪家之犬箕準攻破,隨後十幾年中他更是統一三韓之地,箕準因此自立為韓王。
於是身為箕子朝鮮末代君主的箕準,就這樣成了三韓開國之君。
然而箕準的部眾終究還是太少了,故此在箕準死後三韓各部競相反叛,滅了箕準的後人,而後相互爭奪韓王的名號。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馬韓、弁韓、辰韓三大部落聯盟才最終成型。
而在這其中,尤以馬韓實力最強,故此馬韓常常以韓王的身份,對辰韓、弁韓頤指氣使。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管休方才將馬韓定為第一個交易目標。
畢竟馬韓人也知道種田養蠶,織綿紡布。
然而剛進入馬韓境內不久,管休便在一個邑落外的農田看見一個中年男子在疲憊的左右奔走,驅趕鳥雀,不時還發出陣陣咒罵之聲。
聽其言語並非韓人,管休便將其召來。
“足下也是漢人?”
那漢子見管休一行人多勢眾,便不敢得罪,當即老實道:“小人侯楷,確是漢人,本為帶方縣人士。”
管休聞言不由麵露詫異之色,頓時更好奇了,便問起緣由。
見管休這麼一說,那漢子當即麵露悲色道:“我等本是石潭鄉佃戶,馬韓入寇時不幸為其所擄,同鄉三百人皆斷發為奴,至今已五年矣!”
其實馬韓不少部落子民,都是樂浪郡邊民。
隻不過有些百姓是活不下去主動亡入馬韓,而有些則是被擄走的。
管休見狀不由心中一動,當即找上那戶主贖買了侯楷。
他倒不是忽然善心大發,而是想著此人畢竟在馬韓待了五年,對馬韓的了解應該比外人更清楚。
事實證明,管休此舉果然十分睿智。
……
當晚,管休並未急著趕路,直接就地紮營住下,隨即向侯楷詳細詢問此間情況。
而受其大恩,侯楷自然是知無不言。
“此地名伯濟國,來往商隊有時亦會以百濟國稱之。”隻見侯楷吐槽道:“馬韓與中國不同,此地之人無論貴賤皆妄自尊大。”
“據傳馬韓本不知何為國、邦,但韓王箕準過世之後,三韓方知國之偉岸,於是競相自稱國主,久而久之便習慣以部為國。”
管休聞言頓時恍然大悟。
他先前雖在縣寺的檔案上看到有這些稱呼,但卻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初看之時,他還真的以為三韓有如華夏春秋時期一般,諸國並立,繁盛一時呢。
如今一聽,他對韓人的秉性當即又多了一層了解。
想到這裡,管休當即好奇道:“那這伯濟部落又是何來曆?”
“這個小人不知,隻知道伯濟國主素不為馬韓大王所喜。”侯楷想了想又補充道:“聽聞馬韓大王幾次都欲撤換伯濟國主,但始終未能如願。”
見他這麼一說,管休的眼神頓時一亮。
這不是最好的交易對象麼?
不過隨後侯楷倒是沒有再提供什麼有價值的信息,隻說了一些馬韓之地大概的風土人情。
譬如此地的邑落各有渠帥統轄,皆如胡人部落首領。
其中邑落規模最大者呼為“臣智”,其次曰“險側”,再次曰“樊濊”“殺奚”,最次為“邑借”。
當聽完這些稱呼之後,管休頓時無語的搖了搖頭。
這還真是廟小妖風大,池淺王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