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過了!陽子平這回的吃相也太難看了!”
襄平西郊,李氏莊園。
隻見一名身穿素雅綢袍,頭戴進賢冠,身姿飄逸的中年文士發出一聲輕歎。
此人便是襄平李氏的家主李敏,亦是前河內太守。
不過他因黃巾之亂去職,故此乾脆回到遼東教育後輩子侄。
襄平李氏的祖上雖然沒有漁陽陽氏那般顯赫,但也是世兩千石。
彆看李敏現在去職了,但襄平李氏卻與河間鄚縣邢氏、河內司馬氏聯姻。
隻要能耐得住性子,靠著這些姻親七八年後他未必不能起複。
所以同為士族,李敏還真的沒有太把遼東太守陽終當回事兒。
而見他這麼一說,一旁聽父親講學的青年李信頓時好奇道:
“太守此舉,難道不會壞了規矩嗎?”
“規矩?”李敏聞言頓時忍不住笑了起來,而後眼神複雜的輕歎道:“他們就是規矩!”
不過說到這裡李敏便有些無奈的搖了搖頭,不再談論這個話題。
“往侯城魏氏送一份賀禮吧,日後可以多多來往!”
即便侯城魏氏如今還算不上士族,但李敏覺得有魏哲在侯城魏氏遲早是遼東名門。
見父親這麼一說,向來孝順的李信當即將此言記在心裡。
而當看見身為遼東郡望的襄平李氏都主動與侯城魏氏結交,遼東各郡縣對魏氏的重視程度頓時又提升了一層,一時間也紛紛主動與魏氏來往。
畢竟雪中送炭者少,錦上添花才是人之常情。
一時間,無論是在高層還是在民間,侯城魏氏儼然已經是遼東大族了。
如今除了薄利多銷的鹹魚產業外,侯城魏氏終於有資格涉足其他產業。
比如遼東最為暴利的馬匹買賣,魏氏現在終於有了坐莊的資格了。
……
相比於遼東的風風雨雨,洛陽這邊就要淡定多了。
翌日,尚書台中。
隻見太尉崔烈,司徒許相,司空丁宮獨坐一方。
對於樂浪郡和遼東郡先後送來的奏報,三人麵色各異。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那就是三人都忍不住鬆了口氣。
畢竟涼州那邊的戰事還在僵持呢,如果遼東再掀起大戰,那朝堂這邊就真的要左支右拙了。
實際上在收到邊疆軍報之後,尚書台就一直在討論該如何處理遼東之亂。
麵對兩萬高句麗大軍,沒有誰指望魏哲真的能頂住。
但以遼東之遠洛陽這邊即便立刻派援兵也不可能趕上。
所以這幾日三公商量的重點,其實主要是該怎麼善後。
可尚書台中的諸公誰也沒有想到,竟然還能收到捷報。
“未想遼東之地竟也有此英才!”
隻見太尉崔烈倒是毫不掩飾的稱讚著魏哲。
畢竟魏哲這回算是幫崔烈解決了一個大麻煩,要知道他可是太尉。
不過司空丁空聞言卻忽然開口道:“高句麗人仰慕遼東太守德性,乞屬遼東,亦是一樁美談!”
這話說得沒頭沒尾,對麵的兩人卻都明白了他的意思。
顯然,丁空這是準備賣陽氏一個人情。
雖然不知道丁空和陽氏有什麼瓜葛,但兩人卻都沒有反對的意思。
與人方便就是與己方便,崔烈與許相可是深諳為官之道。
“既如此,今年陽終考評便為【最】吧!”
隻見崔烈緩緩開口,丁空聞言當即微微頷首,算是達成共識。
不過正當三人準備繼續說下去時,許相的隨從卻忽然進來遞了一張紙條。
其他兩人見狀,頓時便明白又有人插手此事了。
果不其然,本來還準備隨便敷衍的許相頓時來了精神。
“樂浪太守魏公威,精通兵法,屢立軍功,理當封侯!”
太尉崔烈與司空丁宮聞言倒是一點都不意外,這本就是應有之意。
兩人好奇的是許相到底是什麼意思。
許相也沒有賣關子,直接道:“如此大功,合當重賞,我看可封鄉侯。”
此言一出,崔烈與丁宮都忍不住眉頭微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