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魏哲封侯的消息傳出,次日太守府便賓客盈門。
“君侯,郡內諸家都送來了賀禮,另外青州那邊也有人求見。”
隻見元駿滿麵紅光的彙報著,魏哲都沒他這麼興奮。
“青州?”
“對,正是青州!”隻見元駿麵帶笑意的解釋道:“東萊豪強聽聞君侯大喜,多有毛遂自薦者。”
因為按照本朝典製,列侯家臣也是有品秩的。
比如家丞、家吏、庶子、仆、行人、門大夫等等。
家丞一般秩三百石,其餘多為二百石、百石小吏。
不過找上門來的青州豪強自然不是衝著這種微末小吏的位置來的。
他們之所以會毛遂自薦,完全是看好魏哲的將來。
畢竟當下隻要眼睛沒瞎的都能看得出魏哲必然前途遠大。
縱然日後不為三公,估計最少也有一個九卿之位。
屆時作為家臣的他們自然多少能沾點光,或許便可從豪強轉為士族。
世人皆知:三公門下好做官。
君不見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多為兩千石太守嗎?
……
在簡單解釋了一下這些人的來意之後,元駿更是談笑道:
“如今青州俱言:管氏儘得齊人之妙!聞者無不深以為然。”
見他這麼一說,倒是真讓魏哲有些愣住了。
“此言何解?”
“哈哈哈~君侯莫不是忘了呂不韋祖上與管仲皆是齊人麼?”
聞聽此言,魏哲這才恍然大笑起來。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梗,這也算是獨屬於漢朝人的冷幽默了。
畢竟齊國本自薑子牙始,而薑尚又是薑姓呂氏。
管仲縱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令齊桓公得以稱霸。
但是呂不韋的成就也不差,僅僅一句“奇貨可居”,便造就了一位千古一帝來。
青州人如此調侃的背後,其實也是包含著對管氏深深的羨慕。
當然,玩笑歸玩笑,閒聊片刻後魏哲忽然意識到這還真是一個招攬人才的好機會。
由於獨有的地理環境,導致遼東與青州之間形成了特殊的地緣政治關係。
相比於遼澤以西的幽州各郡,遼東之地反而與青州諸郡的來往更多。
並且魏哲的妻族又是北海管氏。
各方麵的因素加在一起,導致除了遼東本土之外,魏哲在青州諸郡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反而要比幽州西部諸郡高得多。
當意識到這一點之後,魏哲自然不會放過這個優勢。
其他州郡的英傑俊才不好招攬,青州之地總不能錯過了,多賺幾人也是好的。
然而在看了那些拜帖之後,魏哲卻一臉失望。
這質量……貌似不太行呐!
“還有其他人嗎?”
見魏哲好像不滿意,元駿一時也犯難了,畢竟他是樂浪人,對青州不太熟。
不過元駿倒是聽出魏哲的言外之意了。
顯然,自家君侯準備招攬一些青州才俊。
念及此處,元駿當即建議道:“君侯,不如召公孫陽明過來問問?他是東萊膠東人,祖上又是兩千石,定然熟知本州人物!”
見他這麼一說,魏哲一想也是,當即便遣人去請。
並且魏哲還順便給太史慈去信一封,向他打聽有沒有什麼本州人才推薦。
真彆說,一來二去還真讓魏哲發現了幾個合適的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