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大牌黑粉
第38章大牌黑粉
“聽說林克是一個孤兒,沒上過幾年學,從前還在艾爾蒙地當過小混混。
可你們看看他的樣子,在台上非常放鬆,說話時口齒清楚,條理清晰,接二連三說出一些很勵誌的話,這樣一個人會出身貧民窟?”
洛杉磯一處酒吧裡,《洛杉磯時報》娛樂記者艾爾·西蒙斯指了指電視裡那個穿著得體的西裝,長相英俊儒雅,談吐不俗的男人,看向幾個同伴說道。
“什麼意思?”
《美國快報》記者問道。
“你們說《活埋》大賣會不會是一場騙局,一次成功的炒作?”
“炒作?怎麼炒作?”
《今日美國》記者問道。
“也許林克不是什麼窮人家的孩子,他從小生活條件優渥,接受過良好的教育,特彆是在導演和表演上,接受過專業人士的指導,讓他具備很強的導演能力。
而他背後的人,為了幫他打造一個‘天才導演’的光環,特意製造出《活埋》這部電影,先讓一眾電影公司看走眼,再讓電影艱難上映,全球票房大爆,創造影史上最高收益比紀錄。
這種巨大的反差,具備極高的話題性,借著媒體的宣傳報道,《活埋》繼續大賣,林克也一舉成名,聽起來是不是很合理?”
艾爾西蒙斯眯著眼睛,緩緩說道。
“艾爾,你是不是想搞大新聞想瘋了?
《活埋》之所以能大賣,是因為質量夠好,最初《活埋》隻在一家影院放映,因為票房成績不錯,一步步獲得院線的支持,不是靠著炒作,你搞錯了因果關係。”
《好萊塢報道者》記者說道。
“那麼《活埋》有沒有可能不是林克拍的,或者不像他說的那樣,隻有兩個人,而是一群人,有更專業的電影人在旁邊指導,這才是《活埋》質量夠好的秘密,不管怎麼說,我也不相信林克第一部電影能拍出《活埋》這種神作。”
艾爾·西蒙斯摸著下巴胡茬,暗暗思量這種猜測的可能性。
說完之後,他本想聽聽同行們的意見,一轉身卻發現幾個同行不見了。
他向左右看了看,卻看到幾個同行圍在《美國論壇報》老記者托馬斯·米勒身邊,聽托馬斯講解不久前發生在康涅狄格州的靈異事件。
據《論壇報》去年調查報道說,有一對住在紐約的坎貝爾夫婦,為了治療兒子的疾病,搬家到距離醫院不遠的康涅狄格北部,在這裡找到了一個剛剛要出租的老房子。
房子環境不錯,隻是夜裡經常出現很多奇怪的聲音,夜晚還會出現幽靈,非常可怕。
通過打聽才知道,老房子裡原來是一處殯儀館。
這個新聞最初被當地媒體報道,後來福克斯新聞頻道跟進,拍到一些可疑的畫麵。
這件事在去年鬨的沸沸揚揚,被稱為‘康涅狄格鬼屋事件’,《論壇報》也派人過去采訪,托馬斯·米勒是其中之一。
大家看到托馬斯過來,紛紛圍上去詢問情況。
艾爾·西蒙斯對這種事感到無聊,重新坐到吧台前觀看tnt電視台的談話節目‘對話《活埋》導演林克’,看有沒有機會挖出一點有用的新聞素材。
電視上,主持人比利·克裡斯托采訪林克,在《活埋》大火,他也被媒體冠上‘天才導演’、‘史上最賣座導演’等頭銜,比利·克裡斯托問他會不會有壓力?
林克的回答是沒有,相比糾結自己是否能承受起這些讚譽,不如專注於當前的工作,因為不管怎麼樣,一位導演能力的高低,具體要靠電影作品來體現,不會因為有了‘天才導演’的光環,導演技能會更熟練。
“哼!”
艾爾·西蒙斯不爽地喝了一口啤酒,林克這家夥才20歲,說起話來滴水不漏,想找點新聞素材炒作也沒機會。
“林克,在《活埋》大賣後,很多影評人說《活埋》的成功不可複製,具有極大的偶然性,你將來的電影也不可能比《活埋》做得更好,你怎麼看待這種說法?”
主持人比利·克裡斯托問道。
聽到這個問題,艾爾·西蒙斯稍微打起精神來,看看林克是否承認《活埋》的成功靠運氣,不管承不承認,都有值得挖掘的點。
“成功?怎麼定義一部電影的成功?隻把票房收益比當作唯一標準,或者總票房成績,獲得的獎項,在影史的地位,對電影行業的影響?隻把票房收益比當成唯一的標準,這個確實很難複製,而把其他幾項當作定義成功的標準,我未必不能做得更好。”
啪啪啪!
電視裡傳來一陣掌聲。
“謝特!又被他狡猾地避開了重點。”
艾爾·西蒙斯握拳砸在櫃台上。
就當他準備離開吧台,去外麵找新聞時,忽然聽到比利·克裡斯托在下一個問題中提到小羅伯特·唐尼。
《活埋》上映第三周時,北美票房超過《卓彆林》,衝到周票房榜第四位,小羅伯特·唐尼公開指責《活埋》粗製濫造,不是什麼好電影,還嘲笑林克蹭紅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