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銘最後的記憶是實驗室爆炸時那如閃電般刺眼的藍光,強烈的光芒瞬間刺痛了他的雙眼。
此刻他跪在青石板路上嘔吐,鼻腔裡充斥著桐油與脂粉混雜的刺鼻氣味,那味道直鑽腦門,耳畔黃包車清脆卻又震得腦仁生疼的銅鈴聲不斷回蕩。
民國十四年的陽光,如金色的絲線般穿透灰撲撲的旗袍下擺,在他顫抖不停的指尖投下一片片斑駁光影。
“周氏商行大掌櫃三天未歸!“報童甩著油墨還散發著淡淡墨香、未乾的《申報》,帶著一陣風擦肩而過。
葉銘抹去嘴角穢物,眼睛緊緊盯著頭版頭條的尋人啟事——周啟明,四十五歲,綢緞商會會長,正是他參與偵破的連環失蹤案最新受害者。
青磚灰瓦的公館門前,穿灰布衫的管家正用雞毛撣子一下一下掃著門環,雞毛與門環摩擦發出細微的沙沙聲。“張德福,周府管家。“葉銘默念著資料,袖口裡的瑞士軍刀冰冷的觸感硌著手腕——這是他穿越時唯一帶來的現代物件。
“這位先生怕是走錯門了。“張管家橫跨一步擋住朱漆大門,枯瘦如柴的手指用力攥緊銅門環,發出輕微的金屬摩擦聲,“我們老爺閉門謝客。“
葉銘目光掃過對方沾著青苔的千層底布鞋,那翠綠的青苔格外顯眼。
梅雨季剛過,唯有連夜奔走庭院才會在鞋幫留下新鮮苔痕。
他突然發力按住包銅門板,民國時期的合頁發出如鬼哭狼嚎般刺耳的:“刑偵局特彆顧問,這是搜查令。“
書房窗簾緊閉,紫檀書案倒映著琉璃罩燈昏黃、溫暖卻又有些迷離的光。
葉銘蹲身觀察地毯倒伏方向,細絨間幾不可見的玻璃碎屑如針尖般刺痛指尖——這是現代現場鑒證課才會教的痕跡學。
當他的手指緩緩撫過桌角新鮮劃痕時,身後傳來一聲冷笑:“先生若是要找老爺的雪茄剪,前日就送去保養了。“
“周三辰時三刻。“葉銘突然開口,指尖劃過桌案邊緣帶著淡淡墨香的墨跡,“周先生習慣站著批閱文書,硯台擺放位置較常人偏右十五度。“他掏出軍刀量角器比劃著,“如今硯台移位,墨汁飛濺角度顯示有人從左側突襲。“
張管家喉結滾動,那“咕嚕”一聲的聲音在死寂的書房中格外清晰。
葉銘轉身時,瞥見博古架第三層那尊翡翠貔貅的底座殘留著方形壓痕——這裡本該放著比古董更重要的東西。
窗外梧桐樹在微風中沙沙作響,一片枯黃的枯葉如一隻疲倦的蝴蝶粘在雕花窗欞上。
葉銘正欲湊近觀察,樓下突然傳來瓷器清脆的碎裂聲,那聲音在寂靜的公館裡格外響亮。
張管家褶皺堆疊的眼皮猛地抽搐:“定是哪個不長眼的丫頭“
“是青花纏枝蓮紋碗。“葉銘嗅著空氣中飄散的鬆煙墨香,那香味清幽淡雅,“這種明代官窯瓷器,周先生向來鎖在二樓藏寶閣。“他說話時盯著管家左袖口的靛藍墨漬,那顏色與書案上未乾的徽墨一模一樣。
暗門機關啟動的哢嗒聲就在這時響起,那聲音乾脆利落。
翡翠貔貅在葉銘指尖轉動時發出細微的嗡鳴,仿佛在訴說著什麼秘密,瑞士軍刀尾端的微雕紋路竟與底座殘留的壓痕嚴絲合縫。
暗門剛裂開三指寬的縫隙,樓下傳來的瓷器碎裂聲比先前更加猛烈,整座公館的地板都跟著劇烈震顫,發出沉悶的聲響。
“當心!“鵝黃身影伴著濃鬱的茉莉香如一陣風般撲來。
滕婉撲到葉銘身前,下意識地拉住他的手臂,將他往旁邊一拽,兩人的身體有一瞬間的緊密貼近。
葉銘後撤半步,看著穿陰丹士林布旗袍的少女撞在紫檀多寶閣上,發間珍珠簪子勾住湘繡屏風,扯落半幅煙雨江南的畫麵,隻聽見布料的摩擦聲和珠子的碰撞聲。
葉銘看著滕婉撞紅的膝蓋,”
張管家枯枝般的手指突然靈活起來,暗門機關在他袖口翻飛間戛然閉合,發出一聲清脆的“哢噠”。
葉銘盯著管家靛青袖口的徽墨痕跡——那抹孔雀藍在琉璃燈下泛著詭異的金屬光澤,分明是摻了照相館顯影用的溴化銀。
他壓低聲音對滕婉說:“這溴化銀有問題,可能和案件有關。”滕婉微微點頭,眼神堅定地回應:“我跟你一起查。”
“周先生上月在《申報》登過明代官窯展的消息。“滕婉大聲說道,同時拍了拍身上的灰塵,胸前的記者證晃著金漆邊框,反射出一道明亮的光,“我是華新社滕婉,你們在藏什麼?“其實,早在此前,葉銘就發現滕婉身上總有一種神秘的氣質,她對一些隱秘的事情似乎知曉頗多,仿佛與某個特殊組織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這也讓她攜帶手槍藏於團扇的舉動多了幾分合理性。
葉銘的太陽穴突突直跳。
現代用的溴化銀純度至少98,而民國照相材料他猛地拽過管家手腕,墨漬在軍刀鏡麵折射出靛藍星芒——這是軍用級感光材料,尋常商鋪根本買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