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天督山周圍已經是森羅列陣之象,種種營寨綿延千裡不止,數以萬計的大旗,迎風飄展。
而在此等營寨之外,還有那些大勢力打造的神兵利器,兼具有承載門人的效果,寶塔,銅殿,浮空大艦,形如山嶽實則內部如同蜂巢的劍塚等等。
原屬於天督山麾下的兵力,加上最近陸續應邀而來的正道各方之後,總人數已經達到了三百萬眾。
從那些最為顯眼的旗幟來看,其中,有道門諸脈,昆侖水晶湖,真武,青城,崆峒,太乙道院,句曲山,閣皂山,龍虎山,明庶門,仙霞派,閬風派等。
有佛門諸脈,白馬寺,天王寺,大慈恩寺,飛來峰,幻海寺,千葉禪院等。
有儒教各脈,白鹿洞書院,武煉師門,青箱學,文成王丘家,武成王敖家,江右派,南中派,王門,北王門,正學書院,文明書院,桃花崗等。
除這三教以外,又有經曆過上一次天督傳位的大大小小一些門派,如步雲山莊、煉劍山莊、滅劍闕、情花穀、紫熒古院、吟宵醉道、泉勢千秋、瑤仙宮……
還有許多在最近幾百年內興起的幫派聯盟,也不乏慷慨高歌之士,披甲執銳,高舉戰旗,粗略一看,也是漫山遍野,有響遏行雲的聲勢。
至於那些以個人行事而聞名,反而蓋過了自己出身派門的一方豪傑,江湖散人,甚至於一些亦正亦邪的梟雄人物等等,更是千枝百流,不勝枚舉了。
五皮郎中來到天督山附近之後,出示了天督使者的諭令。
方雲漢就看見遠處山頂上有一道鏡光如柱,照落下來。
即使是在白天,那道光柱也是清晰可見,顯得極其明亮,不遜於正午太陽的光輝,然而真正落在身上的時候,卻是和而不烈。
隻不過這一道光柱照下的時候,就連空氣中最小的微粒都會被照的纖毫畢露,甚至能夠看到人的念頭波動在從大腦等方位傳出的時候,也被這光芒照射出來,顯示成一圈圈漣漪。
不過這種關注也隻是籠統的照射人的神魂念頭,並沒有深入刺探記憶想法的感覺。
光柱照在方雲漢,五皮郎中和傲迎鋒身上,持續了大概有半刻鐘之後,鏡光忽然一深,光柱裡麵那種洞察萬物的性質,被轉化成一股奇妙的柔緩吸力。
神光接引,使得他們如同身處在一條無需自我行動的傳送通道內,向著山上飄去。
方雲漢的視線逆著這道光柱看去,身在半空,已經能夠望見山上的風景,最先映入眼中的,就是上千座明鏡台。
這千餘座明鏡台,都是以青玉為基,供奉著通體銀白,徑約丈許的大鏡,鏡框和玉台之上都有著許多圖騰中的花紋,鏡子背麵則刻錄有三教經文,鏡子背麵的中心處必然鑲嵌寶珠。
明珠灼灼,有某一部分隱在暗中的人通靈感應,借助那些珠子的轉動,操控所有明鏡,向各方照射過去。
“這水天千道鑒,原本是上一代道門共主水晶湖主人,邀請數位好友一同打造的一套神兵,後來儒門上代一眾高手也參與其中,大乘佛尊聽說消息之後,親自為其開光點化。”
“千麵寶鏡之力,集洞察,接引,守護,攻伐於一體,而其中最令人拍案叫絕的一種巧思,是在三教經義之中,各取部分,借取三教數萬年來,億萬萬門眾曾研讀經文留下的人道念力,彙聚成千輪人道靈光,深藏於鏡體之內。”
“此種靈光,不會主動窺探登山者的記憶,但卻會引起外族自身的本能反意,一陰一陽謂之道,那種反意衝動,近似於大道規則的層麵,是八荒之中任何對人族懷有敵意的外族都無法隱藏的。”
五皮郎中在這樣的接引神光之中,極其放鬆,麵帶微笑的講解道,“這千輪明鏡鑄成之後,水晶湖主人反而覺得功用太過,光是留在道門之中,未免大材小用,就移交給天督山,成為了天督山上新設的第一道登山屏障。”
他們這個時候已經來到山體大約三分之一的高度,前方出現了一座巍峨門戶。
這門戶實在極高,就算他們三人被光柱接引,飛在半空,依舊要從這門戶的中段穿過。
這又是一套攻防一體的異寶。
天督山從山腳到山頂,分八方八道,共有八條山路,每一條山路之上,都有九座牌坊門樓。
在水天千道鑒完成之前,這八九七十二座牌坊門樓,才是天督山上萬年風霜,屹立不倒的重要防衛設施。
雖然這些牌坊門樓,在洞察能力方麵,是比不上千座明鏡台那種接近天地規則一般的程度,但是論起鎮壓封禁之力,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八九玄門天將大陣”一旦發現有半點異動,全麵開放陣法之力,足可以勾連中土數十萬裡山水地脈之氣,彙聚中央戊己,形成封神台。
天督立足封神台上,點將殺神,當年山川之父,都曾經在此大陣之下,被鎖住神魂,連斬十二刀,魂體碎裂如雲,遮天蔽日,遭受重創。
方雲漢他們過了這條路上的九重門戶,入得山頂,就見宮殿錯落,過道穿插井然有序,飛簷小頂,處處緊湊而不逼仄。
其中最大的那座宮殿裡麵,似乎有數萬道半尺大小的身影盤踞各方,漂浮於半空之中。
方雲漢一眼看去,就知道,那是因為這座大殿內部空間,進行了擴張,內裡實際的大小,至少要比外界看起來大上千倍,所以正常體型的眾人進入那座大殿之後,旁人若從外界去觀看,反而會覺得他們的身影縮小了。
而那裡所有的身影,都共同仰頭觀望著一座巨大的投影地圖。
五皮郎中來到這裡,折開背後背著的那座藥箱,藥箱子裡麵頓時飛出一卷圖錄。
那一張圖,飛入中心大殿之後,立刻虛化,也變的如立體的投影一般,群峰從卷麵之上突兀而起,河川下沉,穀地凹陷,剛好補上了那座投影地圖的最後一塊空缺。
投影地圖前方,一個麵色古板嚴厲,眉目凜冽如嫋的法袍男子往殿外看來,神情間出現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和緩,對著五皮郎中點了點頭。
第(1/3)頁
第(2/3)頁
“那位便是徐帝君麾下右護法,燕地命燕兄。”
五皮郎中說道,“之前我和迎鋒去中土邊境執行的那項任務,就是刻畫東南一帶的山川地脈,並標注當地的元氣特性。”
方雲漢稍一思索,就明白了他們這麼做的用意。
這個世界的中土邊境,不知道經曆過多少次八荒大戰,百族高手的鮮血元氣,都澆沃在那些山水之上,數萬年的煞氣積累下來,可以說每一座山脈穀地,都已是窮凶極惡的風水地理。
那裡的地脈之中,不知道沉澱了多麼渾厚的力量,恐怕隻要有五裡長、半裡寬的一段地脈之力釋放出來,放在地球那裡,就足以掀起九級以上的大地震,而且更會有彌天極地的血腥氣息,趁機泄露出來,紅光掩日,血染河山。
此等龐大的力量,中土有識之士,又怎麼可能不利用起來?
不過,因為原本風水的不同,死在那些地方的高手身份、力量屬性也各有不同,所以,演變出來的地脈元氣還是具有不同的特性。
這就需要本身修為不足,精通風水的天督使者,親自前去考察,繪製各地的地形地脈特點,彙總到天督山這裡。
然後,再由天督山的眾護法,召集人族各方高手,為他們講解這些地脈的特征,安排那些人族勢力,分彆駐守到適合他們發揮的地方。
“……東南一帶的地脈圖錄,也已經到了,那裡原本是與妖族交戰最激烈的地方,地脈之中沉澱的基本都是妖血真元。”
可以聽到大殿裡麵傳出有些遙遠的聲音,那是燕地命在訴說,“佛門的諸位大師,一向更善於針對妖族,駕馭之後,反過來用於加強自身的功法神通。”
“隻是,三教總壇的主力,在戰爭初期不可妄動,要等戰局有了一定的清晰度之後,才由他們靈活調配,決定馳援哪方,所以,單以此定佛門諸脈的力量,還不足以完全鎮守東荒、東南一帶。”
“便請葬魂皇、玉天璣,及馭獸齋配合,中土龍族九部之中,也分出一部,借助龍威壓製妖氣……”
雖然東南大荒的妖族,現在已經被方雲漢殺的差不多了,但是,正如人族會借助東南邊境的地氣來作戰,八荒異族中的其他種族,也不會放過東南大荒這麼好的古老戰地,很難猜測,到時候會有多少種族,選擇從那邊發動攻擊。
中土邊境的任意一個方麵,都絕不可輕忽。
這時,大殿另一邊轉出一個麵容和祥,令人如沐春風的鶴發男子。
他身穿與燕地命相似的法袍,隻不過後者法袍之上繪製的雲紋飛燕,如嫋如鷹,而此人衣袍之上所繡的丹頂仙鶴,比真實的仙鶴還要飄渺空靈。
“鶴天行,見過天外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