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專門創造了一個世子府尚方令的職位,邀請他來做的時候,此人沒有扭捏,直接答應了下來。
這種豁達高效的性子劉禪倒是挺讚賞的。
劉禪告訴眾人北方當下局勢不穩,漢中王旗幟出現在北邊能給曹魏狠狠的上強度。
因此,自己要不要為了促成此事,替父從軍,去征南蠻?
原本,劉禪的計劃是趁著其他諸侯混亂消耗的時候,安定地方,全力搞生產建設。
畢竟曹魏的混亂還得持續很長一段時間,這段時間它的實力基本上是不會增長的。
正好趁機擴大屯田規模,興修水利,修築道路,打造兵器,訓練強軍,增強自己的實力。
尤其是修路,劉禪將自己在荊州修路的規劃和經驗拿出來提交給諸葛亮,還製定了一套詳細的勞工管理辦法。
要想富先修路,諸葛亮自然是明白這個道理的。
郡與郡之間修六車道寬路,加強各郡國之間、郡國與中央之間的聯係。
郡內以治所為中心,向其他縣城修築雙車道中型道路。
然後縣城向下轄的各亭、鄉修建小路。
隻不過因為工程量龐大,鄉一級彆的道路暫時沒有放在官府規劃之中。
目前,經過劉禪申請,諸葛亮審核,劉備批準的“縣縣通”益州道路五年規劃已經初步成型。
按照這個計劃,五年之後的益州,便是條條大路通成都。
這個時期,各郡、縣,除了一些軍事駐地和關鍵城鎮之間有一定的官方道路外。
周邊地區的道路建設都不太理想,甚至真的是地上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也就一些大城市的主要乾道是石板青磚路,其他的幾乎都是清一色的水泥路。
這個‘水泥’不是材料,而是字麵意思上的‘水’和‘泥’。
一下雨就會腳底深陷其中的泥濘道路。
不僅殘破不堪,嚴重影響交通。
政令因此不通暢,服徭役的民夫在路上浪費更多的時間,各地收繳的糧食在路上也會多損耗些時日。
便是要行軍打仗了,也會導致軍隊行動不便,後勤消耗增大。
因此劉禪的建議一提上去,很快就得到批準。
諸葛亮考慮的是朝廷長治久安的大計,是搞活經濟、提高政府統治力。
劉備則是想的簡單些,南中富庶,但是南中道路艱險。
修建道路就像往南中插吸管,可以讓蜀漢朝廷源源不斷的攫取南中資源為己用。
沒有路,是萬萬不行的。
益州的情況和荊州還是有些不一樣,劉禪在荊州抄家抄了一大堆罪犯勞動力。
但益州不行,因此勞動力有限,因此隻能一點點修。
自古以來,任何朝代,修路都是大事,但是也是件苦事。
就比如秦朝通衢天下的秦馳道,有修一裡路死多少人的說法。
當然,這跟封建王朝粗暴的管理手段有很大關係,強行讓人沒日沒夜天天加班搞土木建設,不累死人才怪嘞。
另外,還有官員貪汙克扣勞役糧餉等問題,也是很大的影響因素。
因此劉禪提出來的那套勞工管理辦法,內核其實是“以工代役”。
秦朝法律嚴苛,他們會給參與修路的百姓發工資,發食物,發工具。
漢朝反對暴秦,作為大漢繼承人,劉禪肯定不能學它。
因此隻得自己製定新的規則,那就是,官府要給參與修路的百姓發工資,發食物,發工具。(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