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季漢那邊給孫權的是吳侯,大將軍,揚州牧,節督豫、揚、徐三州諸軍事,是想讓他往北打。
雙方都把自己當成一個可以使喚的仆人了嗎?
孫權胸中一口悶氣,他狠狠的盯著桌角看了許久。
最後還是強壓下怒火沒有發作,自己當下確實沒有發火的實力,必須隱忍。
幸好他還年輕,脾氣能克製隱忍住。
政治家做事要看對自己的利弊。
如果他現在答應魏國的要求,便能立刻建立屬於自己的吳國。
便能名正言順的建立吳國政權,統治地方。
孫權當然想要稱王,他想這個很久了,季漢那邊不可能滿足他的欲望。
而僅憑自己的威望,孫權很難邁出稱王這一步。
各級官員,本地士族都會有反對的聲音出現。
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跟孫權綁一條船上,強行為之,恐怕會冒出更多的造反勢力。
如今可以借助魏國的威望,接受冊封,建立吳國。
江東一直是有不少心向魏國的士人,許多士族豪強在北方也多有親戚朋友在朝堂中。
不過,接受冊封阻力雖小,但這樣一來,魏國同吳國的關係就是不平等關係。
魏是朝廷、宗主國,吳則是地方上的一個諸侯國,他孫權也隻是一個藩王而已。
至於加九錫,隻是人臣之極裝飾品,錦上添花。
實際幫助很小,頂多就是曹魏不能用孫權違禮做借口對江東開戰而已。
權衡利弊之後,孫權還是決定接受。
當然接受,自己當下處境什麼樣孫權還能不知道嗎。
他沒得選,跟曹魏合作是他當下唯一的出路。
借著魏國的威望,提高自己的地位,用多出來的官職拉攏一批人,用政治利益換取他們的支持。
提高軍民士氣,趁機平定內亂,甚至可趁著外麵兩虎相爭的時候謀利。
不過當孫權和大臣們討論之時,東吳的朝廷大臣多認為,孫權應該自稱上將軍、九州伯,而不應該接受魏國的冊封。
孫權眯眼看著這些提出建議的臣僚。
他們有的是真的在為孫權考慮,請他保持獨立自主不能向他人屈膝稱臣。
而有的卻是不想跟著孫權綁太緊,想攛掇孫權自立,得罪兩虎以至於自絕於天下。
到時候無論是季漢還是曹魏打過來,他們都可以投降反叛,將罪責推到孫權身上自己無事一身輕。
孫權心下記住這些人的姓名,準備之後報複,同時對那些真的為他考慮的臣子說道
“以前漢高祖劉邦也接受過項羽的冊封,我現在接受曹丕的冊封,隻不過是權宜之計,大丈夫能屈能伸,又何必斤斤計較呢?”
將軍徐盛非常憤怒,他哭著對同僚們說
“盛等不能奮身出命,為國家並許洛、吞巴蜀,而令吾君與邢貞盟,不亦辱乎!”
顯然,江東還是有一批孫權的忠誠擁護者的,比如徐盛、步騭等人。
不管朝臣如何不服氣,孫權堅持以政治家的眼光來處理此事,接受冊封成為吳王。
並以一國之君的身份,不惜屈尊,和邢貞同車出入、歃血為盟,向曹丕稱臣。
喜歡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