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太年輕了,三十年,甚至會四十年,那基本上就是絕了韋氏兩代人的出路。
韋誕現階段雖然沒有擠入曹魏政權的核心,但是在士大夫群體中還是有很高的地位的。
他很有文才,善於寫文章,就算不自己出仕,先把名聲撐起來,子侄也好出仕為官。
建安年間韋誕便被舉為孝廉,官拜郎中。
後逐漸升為侍中、中書監,現拜光祿大夫。
當初,在弘農的張芝極擅書法,被稱為“草聖”。
韋誕與薑認、梁宣、田彥同拜張芝為師,學習書法,後皆以善書而聞名。
之後韋誕又兼學邯鄲淳的書法,當時也是想站隊曹植,隻是身份不夠,隻能當曹植親信的親信。
他各種書法都擅長書寫,尤其精通題署匾額。
魏國重要器皿上的銘題,皆出自韋誕之手。
隻不過,曹丕是個小心眼,雖然因為他名氣大而不能直接對他下手,但是報仇的心思可一直沒停歇。
黃初二年,朝廷所修建的淩雲台初成,皇帝便詔令韋誕為其題台名,有一點寫得上下的位置不得當。
因此便讓人將韋誕用粗繩係身吊到台上懸放匾額的地方,空中吊著點正。
韋誕感到很危險,恐懼異常。
事後他告誡子孫,再不要習練大字楷法,並逐步謀求外任,不想再在洛陽待著。
與他遭遇相同的還有楊囂,楊修之子。
這位更是被曹丕恨得不行,直到現在還沒個官身,連舉孝廉都舉不上。
但是弘農地界,勢力最大的依舊是弘農楊氏。
隻說他們家裡的那些珍藏簡冊、字畫都是極為厚重的文化底蘊。
京兆韋氏、京兆杜氏還有弘農楊氏,他們希望劉禪能給他們個說法。
當然,劉禪就算不給,直接派兵強攻他們也沒有辦法,隻能認栽,或者帶著家眷跑路。
但如果能談一談,哪怕朝廷象征性的征辟幾個子弟為官,他們也就彈冠相慶了。
這件事,趙雲表示自己做不了主,但是可以為他們請示一番。
為此,他們很高興,也是大出血了一把,拿出了許多在文化領域價值連城的寶貝進獻。
除了張芝筆,左伯紙,韋誕墨等知名物件之外,還有張芝《八月帖》等刻帖真傳。
珍藏簡冊、字畫裝了三輛車。
甚至蔡邕的一些手稿,以及蔡文姬整理的一些史料草稿也都拿了出來。
當年,蔡邕作為活化石,家中藏書冠絕京師。
裡麵絕大多數都是孤本,丟一本都會導致中華文化傳承就暗淡一分的那種。
自董卓禍亂朝綱開始,這些資料大量遺失。
這件事的危害程度有多大不好直接說明,但是可以類比。
比如,直到現在,季漢朝廷這邊史料還是斷代的。
資料欠缺,修史都難修。
不少典籍隻聽過名字,沒有實物,文化底蘊著實欠缺了些。
知道的認為他是正統,不知道的還以為是哪裡冒出來蹭大漢熱度的。
喜歡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