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皇帝能通過這個方式行使權力,必須有一個前提就是他對朝局擁有絕對把控力。
通過正常的朝堂議政也能推行自己的決議,隻是嫌那種方式效率太低。
因而選擇將關鍵人物拉來開個小會做決定,這樣省事高效。
兩漢時期,漢武帝算是將朝會製度中“廷議”發揮到極致的一位人物。
廷議聚集了帝國最關鍵部門的領導級政治人物,在朝廷決策的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封建王朝的一些重大決策就是在廷議中完成的,在明朝內閣出現之前一直如此。
季漢屬於是兼而有之的狀態。
一般的事項走內閣,完全按照劉禪的意誌施行即可。
隻有一些重大的事項,比如涉及到刺史級彆的人事任免,則需要組織廷議或者朝會來決定了。
廷議都是由皇帝親自主持召開,算是皇帝給自己加了一層保險。
廷議是對國家的重大問題進行非正式的討論,若是結果符合皇帝的預期,其做出的決定便是正式的官方決議。
如果廷議結果不令皇帝滿意,皇帝可以宣布結果無效,然後舉辦朝會再議。
廷議的參加者除了宰相、禦史大夫等重要大臣之外,還有其他一些跟所談論事項相關的大臣。
至於後一類人員,誰能參與則完全取決於皇帝,當然前麵的一類大臣皇帝也可以用自己的威望強行排除某人在外。
除“庭議”之外的朝議製度,大漢的朝會形式還分為常朝、內朝、大朝會。
如果廷議屬於常委會,那麼常朝是漢代最基本的中央決策性會議,屬於全會性質。
皇帝會召集大臣召開決策性會議,史書稱之為“召公卿議”、“召群臣議”。
與會人員包括公卿,以及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朝官。
除了在京官員外,在京入朝述職的地方官也得參加。
皇帝有很大的決斷權,但是群臣百官的話語權也很大。
所以朝會上不是皇帝的一言堂,並不是隻根據自己喜好一意孤行的對議事做出決定。
所以這次杜微上奏的‘請廊清聖人之言,還五經真諦,以正視聽……’的奏疏引起很大的轟動。
朝廷裡的大多數官員們被這平地驚雷的言論,頓時給震的七葷八素。
所有人都知道,杜微不可能敢自己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言論,畢竟他以前並沒有表現出太強烈的政績欲望。
肯定是皇帝的意思,但現在不是皇帝親自下場。
他讓杜微出麵打擂台,自己則裝成裁判的樣子,在背後拉偏架。
大漢蹴鞠火爆,熟悉它的都知道蹴鞠比賽中,黑哨很大程度上能左右最終的勝負。
不少人想要指責皇帝黑哨,但是不敢,畢竟皇帝沒主動站出來,誹謗君上是大罪。
但杜大夫不一樣了,於是當即就有人以聖人言論訓斥杜微的,乃至於破口大罵之。
光武帝複立十四博士的時候,場麵是多麼慘烈你又不是不知道。
武將打架還講究點到為止,文臣乾仗那可都是下死手啊。
喜歡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三國我劉阿鬥真不是曹操的種啊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