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0章朕欽點武狀元,震驚名臣良將
趙吉把吳玠、吳璘和嶽飛三人的殿試製策,平鋪在龍書案上,禦覽起來。
當然,像他這樣同時看三份製策,第一遍時,必然是一目十行式的瀏覽。
趙吉看著看著,不禁把吳玠和吳璘這對親兄弟倆的殿試製策答卷,分左右手拿起來觀看。
這是因為趙吉發現,吳玠和吳璘這對親兄弟的製策答卷的內容,有一半左右相似。
他排除了這對兄弟倆在殿試過程中過弊。
武科舉殿試過程中,趙吉全程都大殿中監考。
趙吉曾親眼看所見,吳玠和吳璘兄弟倆在殿試時,他倆的座位離得很遠,並不存在相互照抄的可能性。
他倆的製策內容會有一半左右的相似之處,可能是這兄弟二人,手足情深想法也類似,甚至他倆平時也有可能討論過類似於金軍如果滅遼而攻宋時,大宋官軍應如何應對吧?
趙吉又對吳玠和吳璘的製策試卷,仔細地觀看起來。
他倆的製策內容大意就是:如果按照官家所假設那樣,金滅遼後而攻宋,並且已經攻占了大宋國都,挾聖上與太子北狩,僥幸聖上之皇子遁於江南;身為大宋軍中一員將領的自己,自然要奮勇救回聖上和太子。
然則,吳玠和吳璘這兄弟在製策中,用簡短的筆墨,表達完了忠心之後,卻都話鋒一轉:
“若金軍勢大,宋軍力戰而不敵退據江南;金軍又乘勢而南下強攻江南,吾抖膽冒死獻策:
‘當立聖上未被金人擄走之子監國,重拾宋軍舊部,據長江之險以抗金軍……
宋軍應該分兵兩路,一路在中原抗金,收複河北諸地……
一路宋軍應該扼守住蜀地,以防金軍得蜀而沿江而下大破江南……’”
趙吉看到這裡,饒有興趣地自言道:“不錯呀!甚具戰略眼光!”
吳玠和吳璘在製策中都提到了如果那種金軍南下的情況發生,守住蜀地戰略重要性,一來蜀地是能夠阻擋金軍借路而下的重要戰略屏障;
二是,自古代以來,得到號稱“天府之國”的蜀地,能得到兵員補充,還能得到大量財貨、糧食等戰略物資。
吳玠和吳璘兄弟二人在製策的最後,所表達的意思也大體相同:
‘隻要憑借著天險守住長江一線,再守好蜀地,江南的大宋朝廷隻要發展數年,便會國富兵強,便可大舉出兵北伐,打敗金軍,迎回聖上和太子。’
趙吉看完吳玠和吳璘兄弟二人的製策後,比較滿意地隻點了一下頭。
作為穿越者的他,所知道的曆史走向,南宋能夠偏安江南,正是據長江之險,還能扼守住蜀地才能保全住半壁江山。
在曆史中,吳玠和吳璘兄弟二人先後鎮守蜀地,多數力抗金軍進攻,而不失蜀地才能保全南宋不被滅國。
當然,在曆史中,還有嶽飛等一大批抗金名將,在中原奮不顧身地抗擊強金,才能收複河北等部分失地。
隻不過,南宋皇帝趙構擔心自己得位不正,害怕嶽家軍真的如嶽飛所揚言那般‘收複失地,迎回二聖’之後,他趙構自己身占皇位之上就很尷尬了。故此,趙構聽信奸臣秦檜之讒言主張與金人議和,並搞了場風波亭慘案,害死了堅決抗金到底的一代名將嶽飛……
趙吉認真地看過了吳玠和吳璘的製策後,他再與之前看過的九份殿試製策內容在心中對比了一下。前九篇殿試製策,義氣之詞頗多,例如那九位考生在製策中寫到要說即收拾舊部,北上勤王,與金軍血戰到底,不惜一切代價也要迎回聖上和太子……
如此製策內容,雖然能表現出這些考生的忠心,但是作為非常理智的穿越者趙吉來說,麵對曆史上已經發生了靖康恥之後的大宋軍事實力,卻還真的難以做到;甚至,連偏安一隅而句活下來的南宋朝廷,恐怕都會遭到滅頂之災。
然而,吳玠和吳璘兄弟二人製策的內容,是比較符合殿試題目那種假設之後的大宋戰略部署的。
趙吉對於吳氏兄弟二人,在製策中所表現的軍事戰略高度,還算比較滿意。
隻不過,未來的名將吳玠和吳璘的戰略設想高度,可能是由於曆史眼光的局限性,還沒有達到趙吉這位穿越者的戰略高度的一半。
趙吉把吳玠和吳璘兄弟二人的製策試卷,放在龍書案上。
他變滿懷期待地拿起了龍書案上最後一份製策試卷。
這份製策,是嶽飛所寫的。趙吉還未對它曾仔細閱讀。
此時,趙吉手捧嶽飛的製策,認真地看了起來。
首先,映入趙吉眼簾的是,嶽飛那蒼勁有力的毛筆字。
作為大家的趙吉,觀嶽飛所寫之書,也感到具有很高的書法造詣。
嶽飛在製策的第一段,僅用二百餘字,回應了趙官家所假設的,若數年之後,金軍滅後再找借口攻宋,大破東京開封城掠走聖上和太子,應如何收複失地迎回聖上和太子……
嶽飛的製策第一段,讓趙吉看得並未感到有何新穎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