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看來,這與前幾位考生所作製策的內容大體相似。無外乎,就是表達出憤恨金軍,勢必要重拾舊部,奮勇殺敵,率軍抵抗,與金軍死戰到底,不惜性命也要把金軍趕出大宋國境,表達要急切地迎回聖上和太子的誓死忠心……
趙吉看完嶽飛製策的第一段後,原本強烈的期待感,降低了幾分。
可是當他看到嶽飛製策的第二段內容時,卻眼前一亮。
這三位閱卷官都是趙吉非常信任的朝廷大員。
他們三人的批注內容,大致相似。
其批準大意是:此考生在此所作製策內容,偏離了殿試考題;然則,臣等閱卷官合議後皆認為,此生作答之內容,雖跑題卻有助於我大宋對外國策之製定,故共議後,推薦給官家預覽定奪。
趙吉看了一眼鄭居中、李綱、宗澤三人所寫的醒目批注後,便迫不及待的讀起了嶽飛製策的第二段內容:
“吾入京參加武科舉會試以來,聽聞如今北方金軍已攻占遼國疆土過半。
陛下未聞唇亡齒寒呼?
金人野蠻,尚未開化,見利而忘義。
若再經三五數年後,金定能滅遼,金人勢必如陛下所出殿試之題那般:覬覦我大宋財物、人口。
金宋之戰,無可避免!
金滅遼,得遼降將降兵數十萬,又得遼境土地、人口、財物、糧草,猶如如猛虎插上雙翼,彼時,金軍若南下攻宋,大宋難以抵擋。
故此,吾雖為一階恩科武舉考生,卻憂國憂民,鬥膽向官家獻策:
縱觀當下,宋、金、遼、西夏四國之形勢,
陛下不應一意孤行,妄想收複遼國所占之燕雲十六州,而與金國結盟同伐遼國。
若遼被金所滅,吾大宋則失去北方阻擋金軍鐵蹄之屏障,此乃重蹈唇亡齒寒之蠢事矣!
故此,吾認為,當下之際,大宋應遣使,出使遼國與西夏國。
大宋遣使入西夏,則安其君臣之心,簽訂盟約:迫使西夏盟誓,莫要趁此宋、金、遼三國陷入戰局之際,出兵助金;亦要震懾西夏莫要覬覦我大宋土地,而與大宋再起戰端。
大宋遣使入遼國,應帶去陛下聖旨:大宋願與遼國世代為兄弟之國,吾大宋願出兵援遼抗金!
若遼國天祚帝讚同宋、遼聯合抗金,則皆大歡喜。大宋要精選出多位良將率領數萬精兵入援遼共抗強金,
若遼國天祚帝反對大宋出兵援遼抗金,則我大宋使臣應當麵言明厲害,遼國無大宋援軍入境助其抗金,遼必被金所滅,天祚帝必成金軍階下之囚,生不如死!
吾料想天祚皇帝再荒淫無度,其迫於形勢所迫,必欣然同意大宋援遼抗金之義舉。”
趙吉看完了嶽飛所寫的第二段殿試製策內容後,讚歎道:
“此策甚好,略懂朕意!”
大殿內的鄭居中、李綱、宗澤等多位閱卷官,聽到趙官家的讚歎之聲,再觀趙官家閱卷時的高興樣子,他們猜測出趙官家這是遇到了令他滿意的製策答卷了。
他們並不知道趙官家正在看的製策者是嶽飛。因為在他們初次閱卷時,所有殿試考生的製策卷頭都是封住了姓名的。
不過,他們在心中也有所猜測,趙官家之前看過了十一份製策,都沒有如此龍顏大悅,
那麼極大的可能性,就是趙官家正看的那篇製策,便似看似跑題妄議國策、卻與眾不同的製策吧?
真不知道如此膽大妄為,敢作出妄議國策的製策答卷者,究竟是哪一位殿試考生呢?
趙吉繼續看著嶽飛所寫的第三段殿試製策內容……
此處,嶽飛所寫的製策內容為:
宋軍援遼抗金時,所涉及到的具戰略布置;還包括後勤糧草的保障等方麵。
宋軍入遼境助遼抗金時,大宋應要求遼國資助宋軍糧草錢晌。除此之外,遼國還要答應大宋,有權在遼境擁有數條由宋軍出入無阻的運送糧草通道,並在其境通道之關隘擁有駐兵權;以此保障我大宋軍兵的後勤供應。
此舉,不僅可使援遼抗金的我大宋兵沒有後顧無憂,還可以趁機讓我宋軍入遼後掌握遼境的交通要道和關隘城池,好日後長遠圖謀之…
趙吉看到這裡讚歎道:“此篇製策,甚合朕意!”
大殿內的所有閱卷官再次聽到趙官家的讚歎之聲,他們心中也跟著高興,畢竟是由他們初閱殿試製策再合議後,精挑細選出的十二份製策,呈給了趙官家禦覽的。能從中得到令趙官家讚賞的製策,也是他們這些閱卷官的功勞啊!
趙吉看完了嶽飛所寫的前兩頁製策內容後,翻到了第三頁,仔細閱讀起嶽飛所寫的第四段製策內容……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