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至於吧……”
當淮臨一中的放學鈴聲換成《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時,蒲潼意識到事情並不簡單。
他的記憶還停留在剛演奏完這首歌時,當時柳慕激動地衝上台握住他的手,表示一定為傾儘所有把這首曲子演繹完美。
從現在的情況來看,她做到了,她的團隊對這首曲子解構和還原很出色,成功讓《梁祝小提琴協奏曲》一經發布就轟動全網。
這首曲子本就是原汁原味的華夏傳統音樂,不僅與越劇這一優秀文化相結合,更是由於梁祝的愛情故事,成功讓這首曲子深入人心。
更何況還有蒲潼的名人效應在,他在國內妥妥老少皆知的超人氣偶像,再配上一首這樣的作品,引爆國內樂壇也是必然。
但這首曲子不僅在國內發力,在國外關注這場大戰的人很多,蹲點等兩人作品的人也不在少數。
艾格倫的奏鳴曲是很常見的歐洲古典音樂風格,雖然在旋律和內容上有所創新,但形式上終究還是老一套。
不喜歡聽古典音樂的依舊不會喜歡這首曲子,喜歡古典音樂的有有些聽膩了這種風格,因此期待感並不高。
而相比之下,蒲潼這個從未研究過古典音樂的到底能拿出怎樣的作品就有些令人好奇了。
華語樂壇的古典音樂不成氣候,所有人都以為蒲潼會沿用世界主流的古典音樂,誰知道他居然交出了這樣的答卷。
一首充滿華夏風格的古典音樂,成功讓所有人耳目一新,初次欣賞華夏的古典音樂就遇到了梁祝,可謂是讓他們大飽耳福。
更何況還是蒲潼的這個故事做加成,一個異常精彩的故事和這首音樂相互呼應,這是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盛宴。
他們不僅欣賞到了與主流傳統音樂截然不同的古典音樂,更通過梁祝的愛情故事見識到了華夏人的浪漫。
如果這場對決都投票鍵,他們一定會把手裡的票投給蒲潼的作品。
兩個人的曲子誰更優秀不好評價,但在觀感上,蒲潼這首《梁祝小提琴協奏曲》更好一些。
古典音樂從誕生之初,就帶著幾分“高雅”的味道,無論是貴族階級中的流行還是一定的欣賞門檻,似乎都在強調,這不是普通人的藝術。
或許古典音樂骨子裡帶著“傲慢”的氣概,於是大家在潛移默化之下,並不喜歡這種小眾的藝術形式。
但蒲潼這首古典音樂不一樣,與傳統貴族階層喜歡的高雅藝術相比,它更親民一些。
無論是娓娓道來講故事的形式,亦或是專程給這首曲子寫了配套的劇本,他們真的能感受到蒲潼的誠意,體會到這首作品的感染力。
他並不是那種高高在上的藝術家,他更像是一個更關注大眾體驗的工匠,始終把聽眾放在第一位。
這一點太難得了,用一位國外網友的評價,在國際頂級音樂人裡,隻有蒲潼把大家夥當普通人,也把自己當普通人。
蒲潼看到這條熱評自己都笑了,大家可不都是普通人嘛。他隻想把優秀作品拿出來被更多人喜歡,自然會更重視大家的收聽體驗。
為了讓大家夥真的聽懂這首曲子,他特地寫了劇本出來,誠意什麼的算不上,這是他應該做的。
因為有前幾次的劇本創作經驗,他這次梁祝故事的創作相當順手,本來打算當補充說明的,沒想到成點睛之筆了。
[你看這個。]
放學剛回家,蒲潼就收到了來自餘紈紈的電子表格,這是薑芸統計的此次兩首曲子的詳細數據。
目前來看,《梁祝》各方麵的數據都要比艾格倫的古典音樂高,無論是播放量還是評價,都實現了一定的領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