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郭康的論述,眾人又開始了思索。
“你還真是考慮了不少東西。”朱文奎感慨道:“我都從來沒想過還有這種問題的……”
“我也是沒辦法。”郭康搖頭說:“我們是謀國之人,肯定要考慮多一些的。而且,這些道德原則,本質上是民眾的需求,也不能忽視。”
這件事,他也確實認真思考過。而且,還是聽脫歡吹牛的時候想起來的。
當時,郭康給他說曹建家的事情。脫歡則抱怨說,其實應該開放納妾或者多妻,這樣一堆麻煩才能有希望解決。否則,以現在這種夭折和陣亡概率,誰也不知道自己哪一代就絕嗣了。
郭康對此不怎麼關心。他覺得這事太遙遠,而且自己也沒有發言權,管這個乾什麼。但他卻開始思考,為什麼這地方會出現一夫一妻製度。
早期的蠻族,本身是多妻製的,後來的變化都是受教會的影響。而教會的規則,又是從羅馬繼承來的。
對比其他文明,這種習俗的來源也不難尋找。
同時期的中原,也同樣是一夫一妻製為主。從戰國時代開始,就有嚴苛的法令,嚴格限製媵婚和納妾的範圍。
一般來說,平民隻能一夫一妻,官員到卿一級才能納兩個妾。相關的法律頗為嚴酷,尤其是戰爭年代,重婚是可以判處斬首的重罪。
至於諸侯,往往采取媵婚製,也就是一次從聯姻對象那裡娶多個女子。但相應地,按照禮法,這之後諸侯就不會再娶妻納妾了。
這種現象的出現,就是上下層之間、家族之間,博弈的結果。
郭康那個時候,很多人一提古代,就是三妻四妾。但當時,絕大部分男性,反而是支持一夫一妻的。原因也很簡單,如果都可以隨意娶妻納妾,那麼女性就會迅速被中上層包攬,下層隻能打光棍了。
下層的男性編戶民雖然沒錢,但他們是人最多也最能打的。作為國家的軍事支柱,他們的意見也舉足輕重,不能不考慮。因此,最後的規則,必須為雙方都做出妥協。也就是一方麵開個納妾的口子,另一方麵嚴格限製級彆和數量,避免對社會產生影響。
而諸侯的婚姻,其實就是一種聯盟。所謂媵婚,其實是與女方娘家妥協的結果。為了防止嫁去的女兒生不出繼承人,女方家族會一口氣塞複數個女性過來,以此保證外孫一定是自己人,確保自己作為外戚的影響力。同理,一次媵婚之後就不再娶妻納妾,也是為了防止其他家族介入爭奪。
所以,這些規則,說到底都是各方博弈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