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div“是想要保持各版塊的獨立運作,對嗎,易?”
返回jf的直升機上,螺旋葉片的聲音依然是震耳欲聾。
無法跟韓易口頭溝通的趙宥真,選擇用微信文字交流。
“反托拉斯法?”
“大部分是這個原因。”
收到消息,韓易抬起腦袋,與趙宥真對視了一眼,略微沉吟了一會兒,回複道。
“‘壟斷、企圖壟斷,串謀或聯合壟斷’,這麼寬泛的定義,必須得小心點。”
韓易引用的,是1890年便由約翰-謝爾曼提案,第23任美國總統本傑明-哈裡森簽署生效的《謝爾曼反托拉斯法》原文。
聯邦境內對於托拉斯的定義極為嚴苛,“任何貿易與商業範疇內,以托拉斯或者共謀形式,跨州或者跨國達成的任何協議都屬非法”。被快刀肢解的絕不僅是標準石油、通用電氣、柯達和杜邦這些咆哮年代之前的壟斷者。1982年,貝爾體係就被聯邦法庭勒令分家,強製拆分為at&t和七家規模較小的地區性公司。
娛樂行業內,聯邦政府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垂直領域的托拉斯聯合上,也就是產業鏈上下遊是否有單一公司形成了聯合優勢。合眾國訴派拉蒙影業案,直接判決電影公司不得擁有自己的院線,哪怕是獨立院線也不能獨家包銷某家電影公司的影片。在電視領域,維亞康姆國際也曾將時代公司告上法庭,指控後者不正當競爭,在付費電視領域跟本地供應商有聯合托拉斯行為。
至於音樂工業,就更不用說了,天天都有從洛杉磯市政府到國會山的各級議員威脅要將ptify送進反托拉斯法的聽證會裡。三大音樂集團對音樂發行、唱片錄製和藝人管理的壟斷,特彆是在360合約出現之後,也一直都是甚囂塵上的熱議話題。
當然,我們還不能忘記世界兩大演出巨頭,aeg&nbp;ive和ive&nbp;natin。全球六十億人,隻有兩家真正能做世界巡演的現場演出公司,它們所麵臨的壟斷罵聲的刺耳程度可想而知。
作為想要改變環球娛樂生態的重生者,韓易心中勾勒出的事業版圖,比上麵描述的所有托拉斯案例加起來還要宏大。他想要的不是變成第四大音樂集團,或者第三大現場演出內容供應商,而是徹底打通從音樂創作、版權發行、唱片製作、線上宣傳和現場演出等每個關鍵節點。
更重要的是,這還隻是音樂領域而已,影視、時尚和潮流科技這種泛娛樂產業,隻要獎勵機製不變,資金充裕的韓易都願意憑著自己的喜好與情緒去闖一闖。
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除了稅務合規之外,韓易最需要注意的就是法務合規與架構合規,避免觸發反托拉斯法,讓潛在對手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借助行政力量光明正大地讓他割肉飼鷹。
特彆是若再將他的特殊身份,以及未來幾年政治生態的畸變加入計算公式,韓易更得加倍審慎小心。
法務合規,靠喬丹-布羅姆利和未來其他板塊代理律師組成的全明星團隊搞定,架構合規,則需要安托萬-嘉舍這樣的金融與運營專家加入家族辦公室進行微操。
哪些行業可以用同一個公司控股,哪個板塊需要跟資本管理集團成立合夥企業共同持有,是否有需要單獨剝離的敏感資產,剝離後又如何安放……
跟柏彙資本成立p,共同持有uta,再接觸凱雷集團,讓他們作為下一步計劃的台前實施者以降低不必要的風險,在自己的能力與見解所及的範圍內,韓易自忖已經做到了最好。
接下來更加風高浪急的凶險水域,就得交給專業人士在自己的監督下悉心掌舵了。
從這一點上來說,來自歐陸的安托萬-嘉舍是一個合格的二副,由他來規避行船路上的礁石再合適不過。退一萬步說,即使不小心觸礁沉底,安托萬也能及時帶他坐上前往瑞士的救生筏。
但真正的大副之位,一定得讓一個熟悉這片海域的本地人來坐才行。
托德-蓋爾凡德和盧-泰勒都已就位,接下來就看他們賽馬競速的表現了。
瀚資本至關重要的首席執行官角色,韓易還需要再做沉澱,最合適的人選方能浮出水麵。
“我感覺,你也不需要那麼謹慎,易易。”
走在jf四號航站樓的候機大廳裡,不停變換身形躲避從周遭穿過的如織人流,徐憶如也在輕聲寬慰韓易。
“確實之前會有一些敵對報道,但是整體情況也是在變好的啊,對不對?嗯……大陸跟這邊的聯結也越來越緊密,未來會到這邊來發展的娛樂公司不要太多。”
徐憶如以為,韓易擔心的是衛報那篇充滿敵意的報道,和它會激起的負麵浪花。
戴夫-辛普森在那篇報道裡完全沒有給筆墨留回旋的餘地,他如是寫道
“……這種新動態凸顯了好萊塢對華國的依賴,華國國家政策的最細微變化都會對整個娛樂業產生連鎖反應。華國的雄厚財力已成為娛樂業高管們經常猜測和感興趣的話題,其中一些人認為華國充滿了願意為華而不實的好萊塢資產支付高額溢價的潛在買家。年輕耀眼,刻意以西式裝扮示人的易-韓,顯然是遠東推出的最新資本代言人。”
專業記者的狠辣在此處展露無遺,不僅用毋庸置疑的語氣,把韓易與華國的國家決策掛鉤,還使用了“資本代言人”這種自從誕生開始便不是什麼好詞的反派專用描述。
還有,什麼叫以西式裝扮示人?難道穿中山裝就能降低韓易的“威脅程度”?
當然,最深的惡意,還是在最後一段。
“……在某種程度上,與華國的任何交易都代表著擲骰子,一位長期擔任好萊塢高管的人表示。在美國,預測什麼可能會觸發政府監管機構的注意相對容易,但在華國,政府的運作幾乎沒有透明度。
“‘你無法評估他們對任何交易的意圖,’這位高管表示。”
全文完。
一篇柏彙資本和瀚資本兩家私人資本機構聯合收購一家未上市的演藝經紀公司的商業報道,竟然會以對華國政府的點評結尾。
若是一位在上下班高峰期,捧著手機想要快速吸收熱門新聞的普通讀者,他會從這篇新聞裡讀出什麼?
華國、資本、狼來了。
學習新聞的徐憶如對這種套路實在是太過熟悉,因此她也非常明白如此負麵報道的殺傷力有多大。
在這個網絡極度發達的時代,任何報道都會被永久保存在線上,而這些報道會伴隨韓易整個職業生涯。隻要他還在歐美社會的主流視野中,隻要他還有更新的成就,撰寫報道的記者總會在網上對他進行基礎調查,而戴夫-辛普森的這篇人物速寫,也會如影隨形地緊跟著他。
最關鍵的是,就像那陰沉暗黃的濾鏡一樣,《衛報》對韓易的報道通篇都沒有任何具體的人身攻擊或者貶損詞彙,隻是通過老辣狠戾的文筆烘托出可怖的入侵氛圍。
如何反駁,又怎麼可能反駁。但凡韓易針對這篇報道有任何公開或者私下的舉措,後續的波瀾還會更超出掌控範圍。
也就是說,除非直接買下《衛報》,撤回這篇報道,否則韓易所能做的,隻有沉默。
這是華國企業在西方社會數十年來的普遍待遇,標準時而寬鬆、時而嚴苛,但終究不會美好到哪裡去,韓易隻不過是步了諸多前輩的後塵而已。
小如對這篇報道會給韓易內心造成的影響感到擔憂,特彆是在看到對方那副強裝淡然,好像無所謂似的表情後,寶島女孩的心就像被一團極細卻極堅固的線密密麻麻地捆住,每次跳動都繃得發緊、勒得生疼。
“現在的環境確實還不錯……但是總得未雨綢繆呀。”
跟徐憶如的猜測不同,戴夫-辛普森的文字確實沒有對韓易造成半點影響,如果非要說有那麼幾分感慨的話,倒也沒錯。
原來2016年的西方媒體……這麼手下留情的啊。
經曆過七年來的風雲變幻,韓易比這座機場、這個國家、這顆星球上的任何人都清楚,未來不會像徐憶如,以及絕大多數抱有美好憧憬的人所描繪的那樣,穩定地螺旋上升。
那場令所有人都瞠目結舌的大選前,美國社會的分裂已經開始慢慢顯露出不可挽回的態勢,但是曆史並不是薛定諤的貓,在旁觀者投射目光的那一刻才發生改變。事實上,絕大多數活在當下的觀眾們,連貓在哪裡都找不到。畢竟這個名叫地球的盒子實在是太過龐大繁雜。
名校象牙塔裡的精英學子總是會對趨勢有過於樂觀爛漫與自由主義的預測,特彆是在加州這種藍營鐵票倉。他們認為,這個逾漸扁平的世界會繼續扁平下去,全球化會觸及到每個角落,種族與性彆平等將一步步完全實現……美國曆史上的首位女總統,會帶領這個國家走向更進步開放的明天。
等2016年11月8號,他們在課堂上跟教授抱頭痛哭的時候才會發覺,這個世界,做的不是螺旋上升運動,而是布朗運動。
準確一點講,接下來的七年,是自由落體運動。
這種話沒辦法跟徐憶如挑明了講,就算現在講出來,她也隻會想辦法去治療韓易的悲觀主義情緒。這實在不能怪她,時代的局限性和重生的優勢,恰恰體現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