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人上台。”
聽到監聽耳機裡傳來的聲音,麥迪遜-比爾深吸一口氣,轉過身來,朝韓易、凱倫-郭和其他團隊成員豎起大拇指。在看到眾人拍手鼓勵的動作後,她重重地點了點頭,示意自己接受到了信號,隨即,換上一副熱力灼人的笑容,小跑著登上了階梯。
之所以說是“看到了”拍手的動作,是因為此時此刻,她的全部聽力,都用來捕捉耳機裡的聲音。
“15秒自我介紹,保持簡練。”
耳機裡傳來另一條指令時,麥迪遜-比爾正好來到舞台中央。
懸於觀眾席頭頂的探照燈已然儘數熄滅,就連舞台上,也僅剩追蹤麥迪遜的頂光和麵光還亮著。
而futureno:thetour的這次巡演,沒有給觀眾發放熒光手環,或者說,這場隻售出7100張票的中檔演出,就沒有多餘的預算拿來裝飾觀眾席。因此,麥迪遜此時能看到的,隻有離她最近的觀眾辨不分明的臉龐和手臂,以及他們高高舉起的手機。
麥迪遜知道他們是在拍攝視頻,但毫無疑問,屏幕都是背對著舞台的,因此,她什麼細節都看不到。手機屏幕泛起的青光,隻能讓台下的觀眾變成麵目模糊,類似深海水母的奇異生物。
站在深夜的海灘邊,頭頂是皎潔的明月,眼前是深沉而黑暗的大海,幾朵發光的水母在海麵間起起伏伏。
這就是麥迪遜-比爾看到的全部景象。
絕大部分表演者,都很難在這種大型舞台上怯場,核心因素就在於此。
台下都是水母,台下都是水母。
在心裡給自己反複暗示,麥迪遜右手把麥克風抬到嘴邊,左手高高舉在空中,朗聲介紹著自己。
“晚上好,亞特蘭大!”
“我是麥迪遜-比爾……你們準備好開啟今晚的狂歡了嗎?”
話音落下,場館內響起了震耳欲聾的歡呼聲。麥迪遜很清楚,這些歡呼並不是他們在歡迎自己,或者期待自己的演出,他們隻是很高興演唱會終於要開始了而已。
在高度興奮的狀態下,哪怕麥迪遜在台上喊的是“ubblubbdub-dub”,台下大部分人都會不明就裡但相當捧場地跟著起哄。
“麥迪遜-比爾?那個nstgr模特?”
“她不是nstgr模特,好像是賈斯汀-比伯簽約的藝人。”
“那有什麼區彆?”
“見鬼,她挺辣的啊!”
“''''dhttht!”
台下低聲細語的各種討論,麥迪遜自然是聽不見的。因為自我介紹的最後一句話還沒說完,耳機裡又換了一個男聲給出指令。
“hereego,《elodes》,2、3、4……”
隻要不超過與場地約定的宵禁時間,主嘉賓在台上踱來踱去,與觀眾們扯一些閒篇,趁機恢複體力和嗓音狀態,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畢竟這是他們的演出,他們的主場,能聽他們多說說話,台下的觀眾也會覺得賺回了票價。
但開場嘉賓不同,主演們浪費掉的時間,都是從他們這裡摳出來的。
哪有什麼喘息的機會,十五分鐘三首歌,加上開場和謝幕,能耽誤的時間還不到三十秒。
於是,麥迪遜還沒反應過來,她的監聽耳機裡就響起了《elodes》的前奏,以及規律敲擊著她的耳膜,發出清脆聲響的節拍器。
“verse!3、4!”
為了確保歌手不進錯拍,演出順利進行,foh調音台的音頻工程師還會在每個人聲的切入口直接幫藝人把拍子數出來。
舞台表演,從來就不是台上的歌者在形單影隻地與黑暗纏鬥。她的身後,還站著一整個令人心神安定的專業團隊。
麥迪遜需要做的,就是步步跟隨指令,正常發揮即可。
“旋律縈繞在我腦海,
小小音符在床頭翩然起舞。
歌聲在發絲間纏繞交錯,
四周黑白琴鍵隨處可見……”
《elodes》這首歌的主要創作者與製作人伊娜-沃德森,在後世以與卡爾文-哈裡斯合作的那首《hodeepsourlove》揚名。但在2016年,她還是一個更多時間活躍在幕後的作曲家。她的服務對象,主要就是lttle、jls和thented這類青少年流行團體。
因此,這種拿給任何一部迪士尼電視劇當主題曲都不會突兀的音樂,伊娜-沃德森一天能寫好幾十首。
壞的一麵是,旋律平鋪直敘,歌詞老舊俗套,編曲配器特彆模板化。
好的一麵是……
黛米-洛瓦托和尼克-喬納斯的粉絲就好這一口。
“心頭敲著躍動的鼓點,
循環播放我最愛的歌。
耳邊響起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曲,
一直持續……”
他們的偶像,十年前就是唱著類似的青春歌謠紅遍全美。這首《elodes》的旋律與唱詞,以及麥迪遜身後無邊大屏上同步播放的,2013年製作的v,就像一台《回到未來》裡的dc-12,把這些已經遠離零零年代的“大人”們,拉回到了那個teenpop主宰樂壇的年代。
舉起手機或者汽水,不少人開始跟著強勁的鼓點上下揮動手臂,晃動起了身體。
雖然這不再是他們會鎖上臥室門反複播放的音樂,但在演唱會的安全環境裡再回憶一次,也不失為一件趣事。
“這歌得多老了?”
“誰知道呢,可能是她八歲發的歌吧。”
“chees!”
當然了,任何場合,都不會少了眾人皆醉我獨醒的反調大師。用或犀利或幽默,或完全不近人情的方式把這首明明白白大大方方的青少年流行批判一番,能讓他們在朋友、伴侶或者孩子麵前體現出更高的價值。
至少他們自己是這麼想的。
“dore的旋律,
像-b-c一樣簡單,
卻如交響樂般美妙,
我說的是,你與我的感情……”
“旋律縈繞在我的腦海,
無時無刻不回蕩在我心間。
曾有些走調的我,
被你精心修音,讓我變成更好的自己……”
實話實說,舞台上的麥迪遜-比爾,對斯庫特-布勞恩和小島唱片為她挑選的這首出道單曲,也沒什麼特彆的感覺。
再說得直白一點,可能用厭惡來形容比較恰當。
泡泡糖般的青少年流行,就不是麥迪遜想套在自己身上的標簽。
但好惡歸好惡,專業歸專業,這首為她的音域量身定製,從2013年到現在唱了至少兩百來次的《elodes》,麥蒂就是閉著眼睛倒立,腳掌上再頂兩樽花瓶,都能絲毫不處差錯地精確完成。
情緒不在這裡,自然出不了彩,但無功無過地作為開場set的第一首歌,給接下來的演出開個好頭,這就足夠了。
“很棒,再來一次,verse,3、4!”
“chorus,lln!”
“brdgen2、2、3、4……”
在與調音台和監聽台有條不紊地配合中,麥迪遜-比爾繼續推進歌曲,第二段主歌、第二段副歌再到間奏,都四平八穩地順利結束。
“男孩,伱是我最愛的那首歌。
我的耳機裡,隻願意連上,你的聲音。”
“棒極了,麥迪遜,乾得漂亮!”
台下響起遠沒有出場時熱烈,但還算不錯的掌聲,麥迪遜臉上的神情卻沒有絲毫僵滯,她早就預料到了《elodes》這首歌會收獲的反響。嘴角保持著近乎完美的職業弧度,麥迪遜用指尖輕輕叩了叩監聽耳機,算是給音頻工程師和其他支持團隊送上了認可。
“現在,15秒的簡短介紹,《coldter》,go!”
“非常高興能來到亞特蘭大為黛米和尼克開場,也非常感謝大家的熱情。接下來,我的第二首歌,叫《coldter》……”
“賈斯汀-比伯、jozer。”站在foh調音台前的趙宥真輕聲提醒著麥迪遜接下來應該聊到的重點。
“這首歌,是我和賈斯汀-比伯以及jozer合作的項目。還沒有正式發行,你們將是第一個在現場聽到它的觀眾。”
相比起出場時的自我介紹,麥迪遜對《coldter》的描述要精準而細致得多,在觀眾席間引起的轟動也更加強烈和真實。
“看吧,我說了,她是賈斯汀-比伯簽的。”
“比伯……和jozer合作了?htthe**,這消息也太勁爆了!”
“他不是早就跟jozer一起做過歌嗎?”
“那是jcku,都有dplo,但不是一個組合。”
“jozer是哪個組合?”
“做《lenon》的那個!”
“shutourhole!不會吧!”
新一輪的歡呼與尖叫聲,不需要摘下耳機仔細聆聽,光從腳下舞台的震動幅度來判斷,麥迪遜也知道要比剛才大上不知多少。
她非常清楚,這些驟然增大的喝彩,絕大部分都是因為賈斯汀-比伯而起。另外一小部分,來自能迅速把jozer跟《lenon》聯係在一起的電子音樂愛好者。
這就是與劃時代的現象級藝人合作的意義吧。
即使根本不在現場,即使沒有同台獻唱,也能把觀眾眼裡的她,拉抬到一個全新的高度。
唱《elodes》的麥迪遜-比爾,是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的nstgr歌手。
跟賈斯汀-比伯和dplo一起合作《coldter》的麥迪遜-比爾呢?
“oh————god,新歌首唱……快把手機給我!”
第四排左側,一個年輕的紅發姑娘焦急地讓她男朋友把背包遞給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