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劉承宗留在囊謙,一定要拖到臘月再啟程,不單單是為安排開墾田地。
他也在等人,等藏地的使者。
算時間日子,康區易主的消息足夠傳進雪域高山,藏地連接中原王朝的北路、南路都儘入他的掌控之中,雪山上的人難道還能高枕無憂?
其實就算雪山上的使者真來了,他也跟人家談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東西,人家能拿出的東西他瞧不上,他給出的要求人家也不會服從。
世上沒有天上掉餡餅的事,劉承宗已經漸漸摸索到建立政權的東西,這事在中原之外啊,從無到有建立政權,比打仗難太多了。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時代,人們總會走上未曾設想的道路,他原本隻是想在西寧和青海湖謀個安身之所,讓自己完成流寇向割據政權的轉變,同時在戰略上有點縱深,不至於被官軍一次殲滅。
如果真要說除了這種腳踏實地的想法之外,有什麼好高騖遠的期待,那也無非隻是讓追隨自己的將軍和士兵們,對新王朝的新北虜有個基本認識。
經曆大明長久以來的邊境封鎖、尤其是大明和後金對北元汗庭的兩麵夾擊,風雨飄搖的蒙古在戰神頻出的萬曆年之後,早就稱不上北虜了。
如果說在此時此刻,世間對北虜的印象隻是衰弱,那麼劉承宗要領先彆人半步,新王朝的新北虜是斡魯思,在他心中已經是必然。
在大明、後金、斡魯思三股勢力的包夾之下,受封鎖程度較低的瓦剌四部尚有一戰之力,但孤懸西北後繼無力,至於北元的汗庭和青海的蒙古,勢必要依附中原王朝。
但這種想法隨著他來到囊謙而轉變,廢封建設府縣,對他來說就是天命。
天命不是有德者居之,是進駐囊謙之後,就算他不下令,獅子軍也會朝這個方向去行動,是軍心所向。
每個都想做點什麼,他能做的隻是引導,畢竟他的人想做的事可太多了。
如果以天命有德者居之那一套來看,隨便挑出十個獅子兵去當奴隸主,裡麵八個都比這裡的老爺們有德。
哪裡都有剝削和壓迫,但剝削壓迫和剝削壓迫也有很大區彆,至少他們活在一個還需要天災**和土地兼並才能壓迫他們的世界裡。
在直接統治與變更體製之間,他選擇了一條功德無量的路,但這也更加艱難,需要花費多倍的力氣,且在短時間收效甚微。
實際上儘管麵前還有另一條路,但直接變身奴隸主的路,對劉獅子來說行不通,因為他ad軍隊有信仰。
信仰從來都是普通的東西,一點都不高貴,差彆隻在於信仰什麼。
有些人信仰金錢、有些人信仰道德、有些人因為就不該有朝廷,而獅子軍大多數士兵都相信,人是應該可以吃飽飯的。
他們跋山涉水,穿越草原和雪山,不是到這來奴役彆人的。
這使得劉承宗沒辦法再向藏地雪山延伸,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這種做法有無數種益處,壞處隻有兩點,第一是占用人手、第二是賠錢。
他已經沒有餘力進入雪山了。
康寧府廢封建設府縣的改革占用了太多人力,而根據這裡的經驗,劉承宗意識到,如果不能完成廢封建、行府縣的改革,僅僅是戰爭,帶給百姓的災禍更大。
活著像牲畜,也是活著,死得再舒服也是個死人。
反正雪山沒有外部勢力乾擾、內部也不足以形成能打出來的強權,它現在是這樣,二十年後還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