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峨雪山的半山腰上,老其加拄著旗矛,拽犛牛韁繩向前走。
馬骨製成的腳爪踩在泥濘濕滑的山地,他喘出的粗氣,成了雪山上的霧。
寬闊數十裡的山脈坡度不算陡峭,但夏季雪線上升造成半山腰以下泥濘濕滑,難以翻越。
從山腳到山腰,十幾支數十人的隊伍埋首向前走,隊伍裡有過翻雪山經驗的猛虎英雄不時回頭照顧士兵。
劉承宗的原計劃,是由整個左營翻越山脈,但很多人爬到半山腰,再向上走一步就像被掐住喉嚨的大鵝,再也走不上去。
為了翻過這座山,左營經過重新整編,有充沛體力、能翻山的人被授予最好的裝備和犛牛,剩下的人則在巴桑的率領下留在河穀,繼續構築防線。
被白利王的軍隊丟下、被迫在雪山上生活半年之久的其加父子,成了這支隊伍的首領,被指派完成最凶險的任務。。
他們有一千四百四十名士兵,通過黃河源頭的戰利品,人人都有了蒙古式的長短靴子和蒙番皮襖,三百多副鎖子甲、百餘副皮甲、六十套紮甲和五十套棉甲。
裝備弓箭、馬刀、斧頭、投石索、打狗棒、長短矛與盾牌,還有百十頭犛牛。
棉甲和犛牛都是臨行前劉承宗賜下來的,棉甲的質量都不太好,內部甲片僅護住要害,主要是用來讓士兵在高山上保暖。
犛牛則馱運輜重箭矢,被圍困的時候可以吃。
其實大多數士兵這輩子都沒吃過犛牛,因為他們沒有牛,牛都是貴族老爺的。
這就和百姓敬重山神而反對彆人開礦一樣,礦山是僧人和貴族的,百姓沒有礦山。
老其加停下腳步,彎腰釘下木楔,把繩梯用木樁固定在泥濘路段,回首望向被甩後麵的士兵,無可奈何地搖頭。
大規模部隊翻越山脈,對部隊是很大的危險與考驗。
老其加解下身上的裝備,隨手丟下小錘,撐著旗杆走向石堆,離近了將百總旗招展而開,深深紮在石堆旁,向平行攀山的幾支隊伍示意,這邊的路可以繼續攀爬。
寫著天下太平的百總隊旗迎風獵獵,臉頰被風吹得發紫的老其加從袖口摸出一顆圓圓的石頭,添在淩亂的瑪尼堆上,看了一眼旗上的天下太平,跪拜在地默默祈禱。
距離上次戰爭結束已經有七個月了,他聽說大元帥很喜歡旗上的字,想來也是個心向和平之主,老其加希望打完這場仗,下次和平能更久一點。
可惜老其加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大帥的終極理想確實是天下太平,但短期目標是放馬南山。
於青海元帥府來說,放馬南山既不象征和平,也不能用來形容思想麻痹。
恰恰相反,因為南山是華山,所以這詞有著十足的進取心,意味著要攻取潼關以西半壁江山。
小其加用戴鹿皮手套的手掌撐在石頭上,摘下頭盔釋放滿腦袋熱氣,他看見老其加又開始祈禱天下太平了。
在囊謙集結時,小其加身上還隻有一身帶護心鏡的鎖子甲,不過到了他們準備爬山的時候,大元帥召見了左營的管隊、百長們,賜予他們一些獅子軍的鐵棉甲,用以在山上保暖。
小其加摸著身上有團龍紋的棉甲,還有這雙專門賜給他的鹿皮手套,心想大帥真是個貼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