頑賊正文卷第四百四十五章始作俑者隨劉承運攜元帥府儀仗入駐莊浪衛城,河穀的氣氛更加凝重。
謝二虎與阿海岱青所率七千餘蒙古騎兵也發揮機動力強的突襲優勢。
他們先繞過難以攻陷的鬆山堡,在鬆山一帶北衝南竄,突破大漠邊緣鬆山衝邊的大靖營城與阿壩嶺堡,幾乎將甘肅與陝西一分為二。
而後回師南轉,他本欲對蘭州黃河北岸的鬆山新邊保定堡進行圍困,但一時間南北兩側堡壘雄城儘數易手,保定堡五十名守軍孤立無援心無戰意,羅汝才稍稍向北行軍,保定堡隨即投降。
率領總兵標營的柴時華率軍晝夜疾馳,塘騎在路上就與謝二虎滿地亂竄的蒙古騎兵打了一場,得知南麵情況有變,劉承宗率軍進駐莊浪衛城,連忙派塘騎向古浪峽通報軍情,這才繼續南下支援。
隨後總兵標營跟巴桑的西番旅在河穀相望,爆發兩次小規模衝突,但最終沒能形成軍陣對壘,互相瞪眼看了一天,柴時華選擇後撤五裡。
倒不是他慫了,而是丁紹胤沒救了。
涼州車營被圍在正中間,番兵在其車營的北、東、西三麵修起土木結構的人高障牆,南麵的壕溝也已經挖掘出來,他們出不來了。
障牆壕溝容易突破,他衝過去確實有機會能短暫擊潰番兵,把丁紹胤拔出來,但也同樣有概率把自己陷在裡麵。
最關鍵的是,人能拔出來,車出不來,車營沒了車炮,在野戰中沒有像樣的對壘能力,幾經思慮,柴時華隻是派人短暫衝突三次,向障牆射去幾封書信,告訴丁紹胤後麵還有援軍,讓他們固守待援。
至少圍在裡麵有水有糧,以拖待變。
柴時華怕的不是巴桑的西番營,而是東邊鬆山裡的蒙古虜騎,在幾次小隊規模的衝突中,他的軍隊麵對蒙古騎兵沒能占到便宜。
這事如果不是親身經曆,彆說說給柴時華聽,他都不會信。
對他們這代人來說,不論九邊哪個邊鎮的軍隊,同等規模的兵力野地浪戰,打上十次,邊軍就該贏上十次,沒有其他可能。
北虜想贏,三倍兵力勉強能在邊軍支援部隊到來之前全身而退,五倍以上的兵力直突,如果組織結構比較好,才有可能把邊軍擊潰殲滅。
至於原因嘛,這邊是披掛布麵鐵甲的步騎炮兵,對麵是穿袍子射石箭骨頭箭的牧兵,儘管確實都是軍隊,但裝備水平差了一千年,也確實沒啥光采的。
偏偏這次不一樣了,柴時華的塘騎報告了虜騎的特征,他們麵對的幾乎是一幫蒙古富二代。
幾支小隊幾乎有同樣的披甲率,除了少數穿戴祖傳鑲鐵皮甲,至少五成士兵穿戴鎖甲、四鏡甲甚至布麵鐵甲,帶回來的箭頭十支至多有一支是石簇或骨簇,剩下的全是嶄新的鍛打箭簇,還有專門配備破甲的梅針箭和殺人的鈹箭。
他們甚至還見到了背負鐵鍋的騎兵和人馬俱甲的具裝虜騎。
儘管馬背上的蒙古人依然瘦瘦小小,可是在柴時華看來毫無疑問,大明對海寇數十年如一日的經濟圍堵破了功,窮凶極惡的西海蒙古被劉承宗重新武裝起來了。
麵對柴時華送進障牆裡的信,丁紹胤能說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