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最新網址:/b這是第一次,
朱棣真正將李弘壁視為姚廣孝一樣的存在。
先前不管這李弘壁怎麼鬨騰,朱棣都是帶著有色眼鏡看他。
倒不是這“有色眼鏡”是不好的,而是因為李弘壁太過年輕了,年輕得讓人很難重視他的思想觀念。
但是這一次,朱棣是真正感受到了此子的可怕。
此子之智計,隻怕已經絲毫不輸於姚廣孝了!
因為朱棣和姚廣孝也一再商議過,究竟怎麼才可以遷都北京,怎麼施行這兩京製度。
這對頂尖君臣商議出的方案,是徐徐圖之,一步一步來。
先是加強北平行在,遷徙民戶百姓過去,將北平發展起來。
然後打著治水的名義,貫通南北大運河,確保漕運暢通,促進南北交流,也方便北方士子南下入京趕考。
這之後則是中央朝堂上麵,等到過個三五年,他朱棣坐穩龍椅後,就會展開清算,將解縉、黃淮等南方士紳領袖,有一個算一個,全都給逐出京師,然後提拔重用北方官員接替他們的位置,極力促成南北平衡!
如此一步一步地走下來,估摸著要個十幾年,朱棣就可以正式宣布遷都了!
到了那個時候,朝堂之上的阻力也會小上很多,哪怕是有,也擋不住他這位永樂皇帝。
但是現在聽李弘壁這意思,他難道有更好的辦法,可以縮短這個時間,加快這個進程?
李弘壁輕笑道:“陛下想過沒有,文臣縉紳的根基是什麼?”
文臣縉紳的……根基?
朱棣聞言一怔,半天沒有回過神來。
姚廣孝卻是眼前一亮,直接給出了答案。
“是科舉!”
“沒錯,恩師英明!”
李弘壁向姚廣孝豎起了大拇指。
姚廣孝很是受用地露出了笑容,得意洋洋地看向了朱棣。
永樂帝見狀氣得鼻子都歪了,又一巴掌拍在了李弘壁腦門上麵。
“趕緊說清楚,彆在這兒打機鋒!”
李弘壁又被拍了腦袋瓜,哭喪著臉耐心解釋道。
“因為科舉給文臣縉紳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新鮮血液啊!”
“陛下想啊,這科舉大考是國朝的掄才大典,每三年一次,源源不斷地為國朝遴選賢才乾吏!”
“但是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科舉遴選出來的人才,本身大部分都與朝堂之上的文臣縉紳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
聽到這話,朱棣本能地眉頭一皺。
作為一代帝王,他自然最厭惡臣子拉幫結派結交黨羽。
當年洪武朝那最後一個宰相胡惟庸,為什麼會被滿門抄斬全家都被殺了個乾淨?
還不是因為這廝廣結黨羽、黨同伐異,還擅權專政僭越神器!
這廝做獨相的那些年,可謂是囂張霸道到了極點。
官員生殺廢黜這種大事,有的他甚至不報告太祖高皇帝,便自己獨斷專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