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各部門的奏章,他胡惟庸都先拿來看看,凡是不利於自己的,便扣下不上呈。
欺上奴下,擅權專政,僭越神器……
你胡惟庸都敢做到這一步了,你不死誰死?
宰相說到底,也隻是皇帝陛下的臣子,有些東西是不能碰的!
而現在朱棣的永樂朝堂上麵,就正有一個人想做那胡惟庸,絲毫不顧忌他朱棣的感受,廣結黨羽培植羽翼,似乎真把內閣當成了他的家一樣!
那個人,叫做解縉!
朱棣眼中寒光閃爍,有些聽不下去。
不過一想到李弘壁的初衷,永樂帝也沒有打斷他,示意他接著說下去。
“這科舉大考號稱公平公正公開,可是這世上哪有什麼公平之事?”
“尋常農戶人家,要忙著耕田種地,通過辛勤耕種,以期有個好收成,繳納朝廷的賦稅,應付朝廷的徭役,所以他們連活著都已經很艱難了,哪裡還會有餘財供養孩子讀書習字進學修德?”
“陛下,大儒宋濂宋學士,您還記得吧?”
“記得啊!”提及宋濂,朱棣都笑了,“當年他奉命教導我們這些皇子進學修德,可是沒少收拾我們!”
“太子大哥是他最滿意的得意弟子,朕和老二老三,那時候可是沒少被他收拾啊!”
朱棣眼神裡麵閃過了一絲緬懷之色,那段時光是他最開心最快樂的時間,可惜現在物是人非啊!
“那陛下可知,宋學士自幼家貧,買不起書隻能去狗大戶人家借書抄書學習,買不起筆墨紙硯隻能在泥地裡用樹枝寫字?”
朱棣聞言一怔,神情複雜到了極點。
“那老家夥,幼時這麼貧苦嗎?”
“其實不隻是他,還有數萬萬的貧寒子弟,他們就算想讀書寫字,那也是沒有門路的。”
“所以真正參加科考的學子,大部分都是出身官宦人家,隻有極少數才是真正的寒門子弟,至於貧民子弟,一萬個裡麵可能僅有兩三個!”
“那麼問題就來了,這些官宦縉紳子弟,他們家中或族內本就有人在朝廷在地方為官,起點和見識遠非寒門子弟或貧寒子弟可比,對於科考一事自然更加熟悉,高中的幾率自然也就更大些!”
“說句難聽的話,官宦子弟幾乎快要壟斷科考了,比如一個地方鄉試,過了就是舉人,如果有兩名成績一樣的學子,那考官會選誰?是選當地出身官宦世家的那個學子,還是選擇那個出身貧寒的士子?”
朱棣正準備開口,李弘壁卻止住了他。
“不用懷疑,肯定是官宦士子!”
“因為這就是某種意義上的公平公正,反正二者成績都一樣,考官選了此子會賣給那個官宦世家一個交情,說不定以後會助自己青雲直上,而淘汰那個貧寒學子,也不會得罪什麼人,何樂而不為呢?”
“這樣一來,從地方鄉試開始,一直到了會試,那這裡麵操作的空間就大了去了,會形成一套又一套的關係,比如一同進學的叫做同窗,一同高中的叫做同榜,還有同鄉、同年、同齡等等,反正隻要對自己有利,士子學子都可以結交朋友。”
“而文臣縉紳最喜歡的,也就是提攜後輩晚生,隻要出任科考主考官,那他們就是這一批高中學子的座師,有著師徒之名,從裡麵選出幾個很是優秀的,在官場上麵提攜他們,以後就會成為自己的臂膀助力……”
“總結起來,科考就是文臣縉紳的命門,也是他們獲得新鮮血液的根基所在,陛下想要打趴南方士紳,就必須要先從這科考開始入手,比如接下來的會試主考官一職,就值得商榷了!”
文臣縉紳的根基,不管是南臣還是北臣,都在於這科舉一事上麵。
他們通過家中族內的能量和關係,將族內一批批的子弟通過科舉送入朝堂,從而就可以保證家族傳承不斷,確保代代有人做官。
那麼,想要打趴南臣縉紳,自然就要從他們的命脈根基,從這科舉製度下手!
李弘壁笑眯眯地開了口,露出了獠牙。
解縉啊解縉,你有張良計,我有過牆梯!
你還想做這個會試主考官,做夢去吧你!
「今日第二更,李弘壁要開始不當人了,兄弟們多多投票支持呀萬分感謝!」(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