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id="tet_c"黎季犛確實慌了。
因為明軍這分明就是想要打持久戰的準備。
但是,大明打得起,安南卻打不起!
畢竟黎季犛是謀朝篡位上台的,哪怕他已經執掌了安南國內的軍政大權,但是還有大量的臣子和百姓並不服他這個亂臣賊子,不少陳朝遺孤都四散逃逸,正在各地掀起一場場的叛亂。
此外,朝堂內部也不穩定,將軍和大臣們大多都對抵禦大明而心生不滿。
畢竟那可是大明天朝啊,不是什麼阿貓阿狗。
尤其是前不久爆發的那場國戰,大明迎戰帖木兒國二三十萬的精銳大軍,還能一戰而勝之,打得那個帖木兒大汗當場自刎身亡,就更是讓人為之膽寒!
正因為如此,大虞朝內部也出現了很多反對的聲音,以黎季犛的長子、當朝左相國胡元澄為首,大批將領和朝臣都反對與大明為敵,他們試圖通過求和的方式向大明服軟。
胡元澄雖是長子,但胡季犛卻另立兒子胡漢蒼為後嗣,並且直接登上了安南皇位,胡季犛自稱太上皇遙控朝政,這就更加使胡元澄的地位甚為尷尬,也難免出現了父子不合的場景。
胡季犛通過謀朝篡位,一手創立的大虞王朝,此刻正是麵臨內憂外患的時候,所以他根本就不可能跟大明天兵打持久戰,也根本就打不起。
再者這些該死的明人還打出了陳朝宗室遺孤陳添平的旗幟,痛斥胡季犛的種種惡行暴行,以致於安南國內叛亂四起,胡季犛也不得不派遣大軍前去鎮壓,然而**帶來的結果就是,新興的大虞王朝正在逐漸失去民心,甚至連他早先追隨他的那批將領都因此心懷不滿。
所以,胡季犛現在很慌,他必須要儘快將大明主力給解決掉,然後再回頭收拾國內這些不安穩的因素,包括長子胡元澄在內!
所以胡季犛想儘了各種辦法,引誘明軍進攻,結果明軍就是紋絲不動,按部就班的向前推進,大有一副把進攻打成防守的模樣。
沐晟隻是清晰地記得,皇帝陛下在聖旨裡給他的一句話:“結硬寨,打呆仗,其他事情不用你們操心!”
沐晟老於軍伍,從小也是在行伍之中長大的,自然知道這句話的意義。
如果不出意料的話,皇帝陛下就是要用大明強大的國力,一點點的壓縮安南軍的生存空間。
隻是問題在於,此次征安南的主帥張輔去哪兒了,還有那三萬京軍戰兵呢?
沐晟這個級彆的高級武臣,自然應該知道大明跨海登陸的核心戰略,他們在這裡牽製黎利就是給大軍登陸創造條件,但是永樂皇帝卻是故意瞞著他。
而都督方政則是個典型的武人,他是追隨永樂皇帝起兵靖難的老人,粗魯而不拘小節,加上靖難有功,因此深受永樂皇帝的器重信任。
方政在雲貴一方麵是掌控邊疆,另一方麵還有震懾沐氏的作用。
不然雲貴有一個黔國公統管軍事也就夠了,乾什麼還要放一個統管雲貴衛所的都督,說到底還是為了鉗製與製衡!
洪武年間,沐英坐鎮雲南的時候,老朱家就對沐氏久鎮雲南感到不安,太祖高皇帝更是分封十八子岷王朱楩改鎮雲南,試圖以此限製雲南沐氏。
朱楩也與沐晟在雲南展開了明爭暗鬥,雙方都試圖將對方給壓垮擊倒,從而霸占整個雲南之地。
然而雙方都沒有想到,太祖高皇帝突然就病逝了,剛剛即位的建文皇帝更是個愣頭青,甫一上位就銳意削藩,沐晟抓住機會控告朱楩在封地內為非作歹殺戮百姓,朱楩因而被建文皇帝罷免為庶人。
沐晟本以為此後可以高枕無憂了,可是他萬萬沒有想到,建文皇帝竟然會失敗,永樂皇帝橫空出世了。
永樂元年,朱楩被永樂皇帝陛下重新恢複王爵,再次回到了雲南,更是和沐晟展開了暗中的血腥爭鬥,好比生死仇人,最後還是沐晟棋高一著,派遣一位被朱楩虐殺女兒的苦主遺孤趕到京城去告禦狀,皇帝陛下得知這個弟弟還是死性不改,擅收諸司印信,殺戮吏民,立刻就勃然大怒,再次把他給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