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div麻了。
解縉人有些麻了。
這個肅王李弘壁,簡直就是魔鬼!
要麼跟他一起弘揚歪理邪說,要麼就等著被誅滅九族!
這讓解縉怎麼去選?
李弘壁見他還沒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所以決定好好給解縉上一課。
“解學士,你覺得自己還有拒絕的餘地嗎?不要忘了,這是皇帝陛下的意誌!”
“你解縉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七歲熟讀四書五經,過目不忘,應口成誦,九歲被鄉野讚為神童,十八歲中鄉試解元,二十一歲高中進士……確實看起來是個不錯的人才!”
“但是二十一歲之後呢?”
李弘壁滿臉戲謔地追問道。
“剛剛步入仕途就因為入兵部索要仆役時傲慢無禮,遭兵部尚書沈溍汙蔑,改任江西道監察禦史,而後又因為替虞部郎中王國用起草《論韓國公冤事狀》,主張為李善長平反,被罷官去職回歸鄉裡,被迫歸隱了八年!”
“一直熬到太祖高皇帝駕崩,建文皇帝即位,你才重新歸京擔任翰林待詔,然後又經曆了靖難之役,毫無節操毫無底線地歸順當今陛下,一度進入內閣擔任首輔參預機務,成為皇帝陛下近前第一紅人!”
“然後你就開始了作死之路,既沒有擺正自己的位置,一門心思地勾結黨羽為大皇子張目,又為了士紳縉紳的利益多次明裡暗裡地跟皇帝陛下對抗,結果三十六歲被貶為廣西布政司右參議,三十七歲再貶為交趾布政司右參議,督餉化州……”
“甚至這期間還多次被打入詔獄受到廷杖,你解縉幾次險些被活生生地給打死,難道還沒有醒悟過來嗎?”
李弘壁看著眼前的解縉,也是不知道怎麼形容。
毫無疑問,解縉身懷大才,詩書經義無一不通,明朝三大才子之首,堪稱這個時代最為傑出的官紳代表人物。
但也正因為如此,養成了這家夥恃才傲物,目中無人的脾氣秉性。
說得好聽點,這人叫單純,沒有政治頭腦;說得難聽點,他就是腦子有問題,沒有情商不會做人。
解縉隻要看到不順眼的事情,就立馬上奏彈劾。
朱棣北伐,他上奏反對,因為靡費太多,影響民生。
朱棣修建北京新都,他也上奏反對,因為靡費太多,影響民生。
朱棣命鄭和下西洋揚威海外,他還是上奏反對,因為靡費太多,影響民生。
永樂新政最主要的項目,就這麼三個,堪稱三駕馬車,拉動著永樂朝的新政改革。
結果解縉這個蠢貨,不知道是讀書讀傻了還是怎麼地,碰上一個就反對一個,而且還是在朝堂之上當眾反對,根本不給永樂大帝半點麵子。
帝王,是氣量最大的人,也是心眼最小的人!
朱老四一直渴望做出文治武功,成就千古一帝,以此證明自己稱帝的合法性。
但是解縉你這個蠢貨倒好,在這種事情上麵,給他上眼藥惡心人,他不殺你殺誰?
當然,這還不是主要原因。
畢竟朱老四也不是沒有容人之量,不會僅僅因此就容不下解縉。
解縉該死的地方,有很多。
第一個就是在於他多次揣摩聖意,涉足儲君之爭!
這才是朱棣最不能忍受的事情!
當年朱老四在立儲問題上猶豫不決,而解縉又是出了名的直言敢諫,所以朱棣私下問過很多重臣立儲之事,唯有解縉敢於直言。
解縉直接回答說“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
朱老四聽後沒有反應,解縉又叩頭說道“好聖孫(朱瞻基)。”
聽到這三個字,朱老四這才回心轉意,下定決心冊立大胖胖為儲君。
然而朱棣雖然立了大胖胖為太子,但太子朱高熾的懦弱表現,卻讓他很是不滿。
所以漢王朱高煦的地位與權勢,甚至在永樂年間比太子朱高熾還要高。
解縉見狀自然坐不住了,不斷上奏彈劾漢王橫行不法,又上折子勸朱棣“啟明也,不可。”
當然,解縉的擔憂不可謂不對,朱棣既已立朱高熾為太子,那就不應再過度恩寵朱高煦,否則太子位爭奪不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