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大家是接受還是反抗,時間會不斷前進,科技對靈魂的探索不會停歇。
到底‘什麼是人’的提問不斷提出。
這就和什麼人有佛性,什麼人沒有佛性一樣。最終的目標就是為了確定我們和他們的邊界。一旦進入唯心的討論,就必須確定誰有,誰沒有。如果隻看肉身,不管膚色什麼樣子,人類的身體組成是差不多的,都是兩個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很難把人分開。就要討論內在,自由意誌、科學精神、民主精神等等意識形態。
隨著記憶、感情、靈魂等等唯心的領域也被科學家攻破,意識也可以用技術更改,這些思維也漸漸可以量化。
人也能輕鬆改變自己的思想。沒有自由意誌?安裝一下就好了。那是不是能立刻改換門庭,被自由世界接受?
身體和靈魂都可以改變,人和人的差距似乎可以消失,大家都可以變得平等了,是嗎?
顯然不是,如果大家都變成了公民,就用年收入區分好了。
當君主、貴族、公民、自由民、奴隸無法明確區分的時候。古雅典使用了年收入,當二戰之後公民權下放完成,新自由主義就開始了。
表麵上似乎完成了一體化,但最終還是用年收入繼續區分。
所以就算靈魂、記憶、感情、身體都變得一模一樣,社會還可以用年收入多寡作為區分,也可以很輕鬆地區分人和人。
當然對靈魂、記憶、感情的研究也誕生了一種新的問題,就是‘賽博精神病’,一種病因不明,卻不可逆轉的不治之症,患上了賽博精神病之後,人會陷入幻覺,變得瘋狂,最後敵我不分。
第一例的賽博精神病出現在美帝,但沒人在意,隻以為是機械故障導致了程序的混亂,大家乾掉他之後就沒有重視。
但類似的情況出現在其他的地方,讓相關人士發現這些症狀的關聯。一開始以為是電子腦的質量問題,或者是改造零件的設計問題。
反複地拆解解剖,也沒找到問題。
最後有一個研究員把這種症狀命名為‘賽博精神病’,是新型零件改造之後必然的結果,改造的程度越高,得病的概率越大。
這種新型零件正是荒阪公司開發的‘思維零件’,是內部植入了‘智能神經芯片’的零件,這種零件比起傳統的改造零件更強大,更神奇,但更危險。
有危險,沒關係,有大量的窮人願意冒險,他們願意做試驗品,他們要成為夜之城的傳奇。夜之城是個城邦,和古雅典、文藝複興的時代很像,一個城邦的範圍很小,完全可以使用年收入區分人和人。有大量的窮人做實驗材料,他們有機會成為傳奇。
當然在夜之城沒有活著的傳奇,使用新零件獲得力量,最後都會瘋掉,自己就崩潰了。
對於會導致賽博精神病的新零件,島國采取了禁售政策。因為這種零件肯定會增加治安的壓力,不如不進口。
不進口,不代表不走私。
在賽博精神病出現之後的一年時間,島國就出現了第一例的病例,一個改造人發狂大殺四方,破壞了整個商場,死傷一百人以上,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後果。
這個案子和九課沒什麼關係,他們隻是從新聞上看到了案件的報道,確定是賽博精神病。
他們也沒什麼感覺,這麼多年的努力,島國的情況是越來越糟糕,越來越混亂。九課根本沒有降低犯罪率,反而提升了不少。
九課就好像是把石頭推上山頂,又看著石頭滾下來,然後又重複往上推。
麵對越來越糟糕的社會環境,九課隻感覺自己的努力是杯水車薪。
“開始有賽博精神病了麼?有了第一例,我想第二例、第三例也很快就會出現。就和之前的‘靈魂剝離案件’,有了第一例,就有第二第三例,結果法律都改了,隻要少女簽署自願書,就能合法剝離靈魂,嗬嗬,隻要該法律就能合法,我們九課到底在乾什麼?”陀古薩憔悴了不少,這麼多年他一直在努力,但結果越來越壞。
整個國家都走向了衰敗,明眼人都看得出來,就是沒有辦法改變。
“不要擔心,周期律而已,最後爆發內戰,把成本打下去就好了。”杜蘭一點也不奇怪,因為資本運行的最後結果就是如此。
“你又要說那些紅色的理論了?”
“這和理論的顏色沒關係,這是資本運轉的必然結果,我早就說過了,賺錢難,但賺錢之後如何保值更難。土地兼並,導致起義。炒鬱金香、藝術品,最後泡沫爆炸。投入科技研發?以前科技簡單還能試試,現在科技越來越複雜,投入越來越巨大,有錢人也隻敢玩生物技術,根本不敢玩物理。物理製造一個粒子對撞機的費用就能蓋十個生物研究室了。所以最後錢還是得進入電力、水利、道路等等領域,增加成本。”
杜蘭早就說過科技的發展是資本增值的副產物,是地主和商人有錢之後保值的一種方法,但不是唯一的辦法。
因為在西方,從十字軍東征搶錢之後,他們不是一開始就看中科技的,而是嘗試了很多其他的方法,最後在好幾條保值方法中找到了科技。
最開始,文藝複興搞的是藝術品,讓藝術品增值。大航海之後,第一個日不落搞的是宗教擴張。然後海上馬車夫搞的是鬱金香陷阱。然後第二個日不落才開始搞蒸汽機,主要原因也是因為他們有煤,還發現了橡膠,改良了蒸汽機。
而且第二個日不落在形成工業優勢之後,就沒有繼續投入,反而是德意誌和美帝在電力革命不斷投入,反超了第二日不落。
很多人總是認為資本主義就等於工業,就是科學,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因為科技隻是資本的一個容器,一開始很好用,可以快速累積資本。但很快容器的賺錢速度就不夠了,就會被拋棄。
從曆史來看,資本除了工業,還有藝術品、鬱金香、土地等選擇,根本不用吊死在工業上。
所以資本不等於工業,不等於科學。
科學隻是資本多次試錯,恰好走出來的一條路,不是因為資本有什麼優越性。而是因為掠奪新大陸資源之後,財富空前膨脹,容錯率提高,做了各種嘗試之後的結果。
就好像春秋戰國時代,魯國的初畝稅,楚國的郡縣製,齊國的官山海,魏國的軍功爵。是上百個國家不斷吞並和圖強,最後誕生了不同於周禮的新製度,都是不斷試錯才試出來的。
比如官山海,周厲王也嘗試過,但手段不如管仲高明,就失敗了。
總之都是不斷試錯才摸索出來的,並非某一個民族有上帝保佑,直接降下的神跡。而試錯就必須要花錢,誰花錢?
以前是新大陸的原住民和後發農業國承擔成本,而等到需要資本自己承擔成本的時候,推動科技就不是唯一的選擇,還是土地、鬱金香、藝術品、糧食等等商品更適合資本的需求。
科技不是資本的最佳選擇。
科技是有成本的,現在島國是自己承擔科技的成本,資本都湧向了土地、鬱金香、藝術品、糧食等資產,進一步推高試錯成本,削弱大家的容錯率,導致犯罪率不斷提升,島國越來越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