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這些漢人被擄走得早,並沒有見識過高務實py來的珍妮紡紗機,導致他們的紡織效率其實不算高,但再怎麼不高,織棉布去貿易也比原先的放牧過活強太多了。當然,由於不管怎麼說他們也是漢人,錦衣衛也正是通過他們中的一些人打探到了以上情報。
於是,布日哈圖與蘇丹使者商量的結果便是“棉布換火槍”,而這樣一來,布日哈圖又發現察哈爾部現在統治的人口不夠用。
無論是希望擴大棉花種植,還是擴大紡織業規模,現在他們都非常需要人口。但是中亞這地方人口曆來比較有限,就算他們西征哈薩克汗國、布哈拉汗國等地,恐怕也搶不到多少人,而且這幾個汗國目前還沒有太衰落,剛剛舔舐完傷口的察哈爾也不敢貿然動武。
那如果北伐準噶爾部落呢?雖說準噶爾分裂得厲害,但他們現在的戰鬥力可還不差,布日哈圖小心翼翼試探了兩次,發動過兩次規模有限的作戰,發現效果不佳。
人家準噶爾本來就是瓦剌諸部之一,也是蒙古人的後裔,同樣是正兒八經的馬背民族,所以布日哈圖雖然兩次都打贏了,而且贏得不算艱難,可愣是沒抓到幾個人,這讓布日哈圖很是失望。
這樣一來,布日哈圖也沒轍了,隻能再次把目光轉移回大明,而他們的軍隊手上持有的火器,便正是此前“棉布換火槍”交易來的魯密銃。
高務實到此時總算確認了察哈爾部火槍的來源,不過這與他此前的猜測不謀而合,倒也不能徹底體現錦衣衛情報的價值——儘管它的確很有價值。
然而很快,高務實就得到了更有價值的情報一支察哈爾大軍正在大批量裝備的製式魯密銃。程文說了,這支魯密銃是錦衣衛想儘千方百計才從管理嚴格的布日哈圖前軍一位百夫長手中弄到的,為了搞到這支魯密銃,錦衣衛甚至還在最後搭進去三條人命。
這支槍現在正放在高務實的麵前,高務實頗為小心的拿起來仔細查看,而程文則拿著錦衣衛送上的情報在一邊告知這支槍的一些情況。
高務實手上的這支魯密銃約重七八斤,但程文表示,錦衣衛說察哈爾拿到的魯密銃重量不一,也有的隻有六斤重,錦衣衛的人推測認為,重量的差彆可能是由於使用的鐵有好有壞。
京華的火器畢竟是當今大明火器的巔峰水平,高務實作為早期技術提供者,對於當今的火器也算頗為了解。他稍微看了看就大致明白魯密銃的水平了。
這支魯密銃約長六七尺,發射的機關在床裡。捏一下就掉,火燃則複起,床尾有鋼刀,若敵人逼近,即可作斬馬刀用。放銃時,應該是前抓托手,後頂槍托。
這雖然隻是一支火繩槍而不是燧發槍,但發射也隻需要扣動扳機。這魯密銃有準星,和眼睛對準處稍遠,從設計上看,這銃發射時的煙塵應該不算太大,不致於熏目驚心。它比前不久在朝鮮戰場繳獲的那些日本鳥槍應該還更好使一些。
高務實因此又看了看錦衣衛隨銃送來的原裝火藥和鉛彈,判斷其使用時用藥四錢,鉛彈三錢。他又細細捏揉著火藥看了看,其黑火藥製造技術還算不錯,雖然很明顯還沒達到所謂“顆粒化”的技術高度,但也有了一定的底子,在黑火藥中應該可以稱得上質量中上。
不過,鉛彈水平就比較一般了,彈丸大小不一,形狀也不夠規整,頗有些歪瓜裂棗的既視感。高務實很懷疑這玩意不是奧斯曼帝國自己製造的,或者不是奧斯曼帝**方製式的彈丸,搞不好是民間工坊所生產,完全衝著“賺外彙”來的低配版。
當然,也有可能奧斯曼帝國懶得千裡迢迢送彈丸來賣,這玩意沒準是察哈爾人自己生產的,由於察哈爾工匠人數和水平的問題,才讓這些鉛彈的質量明顯跟不上火槍的水平。
此時程文也停止了介紹,高務實稍稍蹙眉,問道“還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察哈爾部究竟得到了多少魯密銃,以及這次布日哈圖東犯甘肅帶來了多少……錦衣衛是沒打探到還是忘了說?”
程文搖了搖頭,道“尚不清楚,錦衣衛的條陳中並未說明。”
高務實果斷道“派人去錦衣衛衙門,讓他們負責此事的人立刻來戶部,我要親自詢問。”
程文應了一聲,拍手叫進來一人,乃是戶部司務廳的一位司務。高務實隨手要來筆墨寫了一封條陳,蓋上自己的私章,讓那位司務去錦衣衛傳人。
司務走後,程文見高務實沉吟不語,問道“這魯密銃可算精良?”程文是個典型的文官,他對軍械確實不了解,因此有這一問。
高務實微微搖頭,道“與我官軍所用火器相比,此銃要說精良,那是談不上的,但火器此物……有與無,差彆甚大,尤其是在大量裝備的情況下。”
“是麼?”程文因為不懂,聞言仍有些將信將疑。
高務實點頭肯定,道“火器之物,器械本身隻要相去不遠,用在戰場上的差彆不會太大,更關鍵的其實還是用法。我如今最擔心的是,布日哈圖是見過我麾下排槍之法的,若是他也刻意效法而且頗得神韻,那征西之戰恐怕……就要血流成河了。”
那可不是,如果雙方都搞排隊槍斃,血流成河是真免不了啊。
——
感謝書友“曹麵子”的打賞支持,謝謝!
感謝書友“阿勒泰的老西”的月票支持,謝謝!
p還差5分鐘到0點,不錯不錯,今天複健得還行。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