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為了平衡雙方的實力,甲斐姬還在請示過高務實之後重新給“東西兩軍”分配了幾個砝碼人物。
比如,原曆史上陰差陽錯跑到西軍一邊的島津家,這次由於島津家早已是京華多年的貿易夥伴,全日本都知道他們的立場,所以也就提前站隊了德川家康。
但是也有並不為外人熟知的,比如黑田家,他們並未表明過立場,這次就被甲斐姬安排去了西軍——雖然他們在原曆史上也屬於西軍,但主力並未去關原,這次卻被安排去打決戰。其餘還有一些大名家,看似都有自己的立場,實際上是被甲斐姬奉命操縱的,就不一一例舉了。
到最後隻剩一個問題如果說東軍方麵的德川家康可以相信京華是支持他的,那麼西軍方麵憑什麼也敢相信呢?
道理很簡單,甲斐姬告訴石田和毛利等人,明確說“多少人都在兩頭下注,京華又為何不可?”眾皆恍然。
是的,無論是這次的日本內戰,還是原曆史上的關原之戰,實際上很多大名家都是兩頭下注。這其中最簡單的方法,比如家中有兩兄弟,那就一個去東軍,一個去西軍;有兩父子也一樣,父親去了東軍,那兒子就去西軍。
聽起來仿佛有點離譜,其實也是情理之中。各家大名混到如今都不容易,尤其不少大名還都是祖傳的家業,前人們的智慧當然也要繼承一點。在亂世中並非人人都能問鼎,更多的人都有一點底線思維我起碼不能把祖業玩沒了。
所以,兩頭下注才是最實際的選擇。就算其中一個倒了大黴,至少另一個總能混點功勞,這功勞不說讓他獲得多少賞賜,至少總該可以保住家業不是?
很早就說過,日本人重的是家名,不是其他。
至此,戰爭所需的一切都已具備,隻差一點火星了。
火星很快來了,而且不出意外,依舊是《直江狀》。這件事前文有述,就不重複了。總之,德川家康照例借此發動了對上杉景勝的“懲戒之戰”。
作為回應,石田三成舉起了他那讓後世迷惑不解但確實十分著名的“大一大萬大吉”旗幟,號召“忠於豐臣家”的大名和有誌之士起兵響應。
最終,德川家決定在在清洲城會聚大軍然後“上洛”,而石田三成則決定在大阪城會聚大軍,然後去迎戰德川家康。
高務實看信看到此處不由一笑“這倒是有意思了,清州、大阪。如此一來,該不會那決戰之地仍是在關原吧?”
關原之戰挺有名,但關原具體在哪卻是很多人不曾注意的。其實這地方就在岐阜城外不遠,那一片小平原都被稱之為關原。而岐阜,則是豐臣秀吉當年的主君織田信長崛起之地,原名稻葉山城。
不過高務實也隻是隨口一說,畢竟曆史上之所以東西兩軍決戰會爆發在關原,主要是因為東軍主力莫名其妙的被拖延了一段時間(當然還有其他原因)。
倘若沒有這一出,大阪離岐阜可比清州離岐阜要遠得多。假設雙方約好時間各自從大阪、清州出兵,相向而行,那麼雙方其實更應該在織田信長後來那個更加著名的居城——安土城相遇才對。
高務實繼續往下看,“……各自兵發,西軍先至伏見城拜見。少主秀賴出見三成,並未明言支持與否,隻言‘你要去打仗?那就好好打仗吧’。三成則語於眾人道‘少主勉勵我等好好打仗’……
家康至清州督戰,城乃下,大宴一日。由是至岐阜,又大宴。身邊有問‘何不先取三成人頭?’家康笑而不語。次日,城外有車隊至,家康親自檢閱,乃明製大筒十門。家康笑語眾人言兵可發矣。”
——
p基本完成,留個戰果說明放在下一章。
inf。inf(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