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契丹拋棄你們以前皇帝的信譽,用暴力對待百姓,這樣對我們反而不是什麼壞事。”
“會談一共進行六次,契丹也沒占到便宜。”
“沈括回國,沿途畫下山川地貌,記錄風俗人情,修撰成《使契丹圖抄》一書獻給朝廷。”
朱棣:烏台詩案以後,沈括的仕途徹底斷絕了,隻能說是咎由自取,一報還一報。
儘管沈括因為科學方麵的成就被後世人敬仰,但他依舊看不起此等無恥小人。
王安石實行新法,沈括是其堅定的變法派。
於是沈括得到王安石的器重,並擔任朝廷派出巡察新法執行成果的欽差大臣。
沈括在到處考察後,給王安石和皇上的彙報隻是報喜不報憂,一派歌舞升平。
蘇軾與王安石這位改革宰相觀點卻不一致,和沈括所彙報的也不一樣。
在王安石推行新政如火如荼時期,蘇軾曆數新政給老百姓帶來的痛苦和災難。
敢於直諫,敢講真話的蘇軾,與變法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爭辯。
自然遭到外放的命運,被下放到杭州擔任通判。
雖然蘇軾被外放,但是在最高統治階層心中的地位還是不低的。
所以沈括被宋神宗派到杭州監督變法事宜的時候,還特地囑咐沈括要格外關照蘇軾。
沈括到杭州見到蘇軾後,噓寒一番,回憶往事,臨走時向蘇軾索要新作。
沉浸在昔日舊友相逢中的蘇軾,向來性情耿直,沒有多想,就把當時許多詩詞近作等手書一份給沈括。
其中就有引發文字獄大案的《王複秀才所居雙檜二首》,其中有一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惟有蜇龍知”。
沈括拿著蘇軾的禮物回到京城後,始終想把蘇軾往死裡整的禦史找到沈括索要蘇軾的禮物。
但禦史的文字敏感度並不高,看了半天也沒看出他們想要的東西來。
本來就憑禦史的政治素養,加上宋神宗的欣賞,蘇軾也就沒什麼大事。
但沈括忽然意識到還有人要搞蘇軾,於是自告奮勇琢磨蘇軾的那首詩。
皇天不負有心人,沈括真就琢磨出來了。
按照沈括所說的,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蜇龍知,這兩句詩是在隱刺皇帝。
皇帝如飛龍在天,蘇軾卻要向九泉之下尋蜇龍,哪裡有這樣的臣子。
沈括這一搞,禦史跳了出來,把蘇軾的《杭州紀事詩》曲解得神鬼共怒。
比如詩句“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禦史認定蘇軾是在指責興修水利的這項措施簡直一塌糊塗。
詩句“豈是聞韶忘解味,邇來三月食無鹽”,禦史認定蘇軾是在諷刺禁止人民賣鹽。
最終,禦史認定蘇軾不僅與新政對著乾。
而且譏諷皇上,罪大惡極,應該處死刑。
宋神宗在這樣的證據麵前,沒有任何理由袒護蘇軾。
於是,蘇軾被免職逮捕下獄,押送京城交禦史台審訊。
這樣,牽連蘇軾三十多位親友,涉及一百多首詩詞的文字獄大案拉開帷幕。
宋朝的禦史台又被稱為烏台,於是這起案件又被稱為烏台詩案。
烏台詩案後,沈括的名聲臭了,從此徹底退出了北宋的政治舞台。
“沈括查訪兩浙時,發現了新法執行中有傷害普通自耕農等弊端。”
“在三司使任上時,沈括上疏詳述了新法的一些弊端,提出差役法和免役法的折中方案。”
“因王安石於熙寧九年十月辭去宰相,而沈括的上疏在十一月份,由此給人落下反複小人的話柄。”
“宰相吳充是保守派,問沈括免役法既然好,老百姓為何一直詆毀和反對它。”
“沈括就說新法在施行中的確有一些弊端,於是被禦史彈劾說是對役法的言行前後反複。”
“沈括就被罷免了三司使,改任延州知州。”
“到延州後,沈括親自酌酒,令百姓中的清白子弟比賽騎馬射箭,獎勵能力超群者。”
“百姓們激動喜悅,爭相前往唯恐錯過比賽。”
“沈括又挑選能射穿箭靶、飛身上車的人千餘名,將這些人都補充到中軍,延州軍隊的聲威一下就超過了其他州府。”
“京城禁軍被派往邊境駐防,朝廷賞賜他們兩次卻沒有賞賜地方軍。”
“沈括認為地方守軍每一年都有戰鬥,在賞賜上卻被區彆對待,容易引起變亂。”
“於是將賞賜的敕書藏了起來,假托朝廷的命令賜給地方軍隊幾萬錢,並將此事上報朝廷。”
“宋神宗下詔說這是樞密院的失誤,若不是沈括看到問題的要害,必然軍政會產生混亂。”
“這件事之後,有來不及請示報告的又需要決斷的,沈括均可自行處理。”
“皇城使以下的官職,沈括有以朝廷名義補授的權力。”
“朝廷軍隊到五原卻遭遇大雪,糧餉受阻沒能及時運到。”
“眼看部隊就要出亂子,將領非但不履職安撫士兵,反而帶著自己的兵先逃了。”
“一時間這三萬多兵士就要湧進延州城,處理不當必將釀成兵亂殃及百姓。”
“沈括做出決定,出城用酒食接待回來的軍隊,隻得到幾千人。”
“沈括佯裝不知他們是逃兵,還輕描淡寫問他們的領隊是誰。”
“士兵們看不追究他們,就放心回營了。”
“就這樣,不到十天,潰散的士兵全回來了。”
張居正:沈括兩麵三刀的政治投機行為,最終還是付出了相應的代價。
王安石變法遇到極大的阻力,多次請求辭相後,終獲批準。
吳充是王安石同年進士,又是兒女親家。
王安石就推舉吳充代替自己,繼續完成變法事業,沒想到吳充政治主張並不完全與王安石相同。
這時,沈括已官至掌管全國財政的三司使,想更上一層樓。
沈括瞅準了新任宰相與下野宰相之間的罅隙,覺得是個可以利用的機會。
於是沈括就給新任宰相吳充呈上條陳,曆數新法的諸多不便。
吳充把條陳藏在衣袖裡,準備呈給宋神宗。
本來這是密件,卻被禦史知道了,就給皇帝上了奏折。
批評沈括反複無常,前麵剛說新法絕對不會擾民,現在又說新法的諸多不便,豈不自相矛盾。
宋神宗早就反感沈括見風使舵的一套做法,便借機免去沈括翰林學士的官職,貶到外地。
一年後,原本宋神宗打算重新起用沈括。
但禦史再次上書,批評沈括是個反複無常的小人,於是宋神宗發下去的詔命又被撤回了。
由於沈括在道德方麵的小人行徑,使得沈括徹底斷絕了官場生涯,從而導致了最終的悲慘命運。
沈括在北宋是學問最為廣博豐富的,對於當時製度、文化沿襲、人物事跡等了然於胸,對天文、算法、音律等尤其鑽研的深透。
儘管他也承認沈括的才華確實無可爭議,但怎麼也掩蓋不了道德方麵的敗壞。
“公元0年,朝廷官員來到延州,要修建永樂城並獲得了皇帝批準。”
“宋朝修永樂城令西夏感到威脅,重兵進攻永樂城。”
“沈括建議守城方略,朝廷官員輕視敵人,並不聽從。”
“半夜西夏突然攻城,永樂城陷落,生還的將士很少。”
“沈括被問責貶為員外郎,往隨州安置。”
“直到公元0年因沈括編撰《天下州縣圖》完成有功,朝廷詔令表彰。”
“沈括的自由遷徙禁令才得以解除,允許他可以自由選擇居住地。”
“於是沈括前往潤州修築夢溪園,在此著述《夢溪筆談》,居潤州八年後去世,終年六十五歲。”
“《夢溪筆談》是沈括一生社會和科學活動的總結,是一部涉及自然科學、工藝技術、社會現象、曆史總結等的綜合筆記性著作。”
“全書三十卷,內容涵蓋天文、曆法、氣象、地理、地質、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曆史、文學、建築、醫藥、藝術、法律、軍事、音樂、考古、人事等諸多領域。”
“共有條目六百多條,其中科學技術方麵的超過兩百條,記載著沈括的發明發現和真知灼見。”
“《夢溪筆談》具有世界影響力,外國在十九世紀中期就排印了這部著作,更被譯為法、德、英、意大利等多種語言。”
“二十世紀以後,世界各地的學者對《夢溪筆談》進行深入係統的研究,產生很大的影響。”
徐光啟:沈括是一個無所不通的全才,堪稱中華史上最為博學之人。
在並不算長久的生命裡,沈括所取得的成就之多,涉及領域之廣,隻能用歎為觀止四個字來形容。
在數學領域,沈括創立了隙積學和會圓術兩種數學方法。
在天文領域,沈括改進了測量天體方位的渾儀和測定時刻的漏壺,製造了測日影的圭表。
最為厲害的是,沈括還創製了十二氣曆,參照節氣定月。
地理學方麵,沈括首先推出華北平原過去曾是海濱,乃是由河水衝積而成。
沈括編繪的《天下州縣圖》,更是地圖學上的一座豐碑,還發明木刻立體地形圖。
此外,關於古代氣候變遷、龍卷風生成原理、月球和潮汐之間關係等等方麵,沈括均有涉獵。
物理學方麵,沈括深入研究過指南針,發現了磁偏角現象。
聲學中的應弦共振現象、空穴效應,沈括都提出了重要的理論解釋。
化學方麵,沈括曾率先采用膽水煉銅、用石油製墨的技術。
經濟學方麵,沈括改革了鹽鈔法和鑄銅法。
還提出了貨幣理論,認為貨幣需要流通,否則就是死錢,會越來越不值錢。
水利工程方麵,沈括曾主持過治理沭水,以及主持過汴河的疏浚工程。
更為難得的是,沈括不僅參與實踐,還善於總結分析,有多部相關的著作。
藝術領域,沈括是樂律行家,撰寫過《樂論》等著作。
沈括還是書畫收藏與鑒賞行家,曾撰寫過《圖畫歌》。
軍事領域方麵,沈括曾經駐守邊境多年,取得過靈武之役的大勝,為此編寫多部軍事著作。
醫藥學方麵,沈括搜集醫方,著成《良方》和《靈苑方》兩本醫藥學巨著。
至於文學方麵,沈括的著作《夢溪筆談》,本身就是一部富有文學色彩的好作品。
他可以毫不誇張的說,要是沈括沒有道德方麵的瑕疵,絕對是深受各朝代萬分敬仰的存在。
本章完
:..0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