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呂蒙讓陸遜接替自己,把守與關羽相鄰的前線。
陸遜心思深沉,早就把關羽自傲的秉性看透了。
於是寫信給關羽,信中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
讚賞關於的功德,表示自己的仰慕,並且表示絕不與關羽為敵。
關羽讀完信後,對陸遜更加鄙視。
於是撤去防備東吳的兵力,並全力北上攻打曹魏。
在關羽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陸遜不斷在關羽後方偵查。
發現荊州防務空虛,且南郡守將糜芳與關羽不和。
陸遜見時機成熟,於是立即向孫權上書,要求討伐關羽。
其後呂蒙白衣渡江,攻打南郡。
而糜芳不戰而降,一如陸遜所料。
若非關羽看錯陸遜,又如何會丟失荊州,也就不會有後麵的身死。
“呂蒙奪得了兩郡後,劉備急忙親率五萬大軍,派關羽帶領三萬兵馬到益陽去奪回那兩個郡。”
“東吳的軍隊和關羽的軍隊都在益陽紮營下寨,彼此對峙。”
“此時,劉備聽聞曹操攻下了漢中,急忙和孫權平分荊州,抵抗曹操。”
“在此同時,關羽設宴招魯肅赴宴,想商議荊州之事,但被魯肅指責。”
“赤壁之戰後,據守荊州的關羽名為襄陽太守,而荊州的一些重鎮還控製在曹操手中。”
“為了實現諸葛亮和劉備在隆中對中所籌劃的跨據荊、益二州,完成統一大業的計策,關羽一直虎視襄陽。”
“214年,在劉備攻打雒城時,軍師龐統中箭身亡。”
“劉備乃召張飛、趙雲、諸葛亮入川支援,關羽駐守荊州。”
“劉備平定蜀地後,授權關羽掌管荊州地區。”
“關羽聽說馬超歸降劉備,於是便寫信給諸葛亮,詢問馬超武藝才乾與誰人可以相比。”
“諸葛亮知道關羽氣傲心高,於是回信馬超可謂一代俊傑,但還不及您美髯公凶猛過人。”
“關羽蓄著一副漂亮的長須,所以諸葛亮稱他美髯公。”
“看了諸葛亮的回信,關羽十分高興,把它交給賓客幕僚們傳閱。”
“215年,孫權知道劉備已奪得益州,希望取回荊州。”
“劉備卻說當得到涼州時,便會把荊州交還。”
“孫權對此十分怨恨,便派魯肅索要荊州。”
“孫劉兩方的將領在陣前單刀會,據理相爭但最終不歡而散。”
“孫權命呂蒙準備進攻荊州南部,魯肅將萬餘人馬牽製關羽,劉備從益州帶兵回援。”
“時關羽號稱有三萬人馬,自選五千精銳準備從上遊渡河。”
“魯肅派遣大將率領一千人前往關羽的對岸駐守,後方還有數路吳軍正與魯肅的兵馬分道並進。”
“關羽認為東吳已經做好了開戰的準備,就沒有過河。”
“此時,曹操進取漢中的張魯。”
“劉備便迅速和孫權修和,協議平分荊州。”
“即分荊州的江夏郡、長沙郡、桂陽郡屬於孫權,分荊州的南郡、零陵郡、武陵郡屬於劉備,這就是三國史上著名的湘水劃界。”
“魯肅等人希望維持孫劉聯盟,而呂蒙卻秘密地告誡孫權。”
“關羽君臣狡詐,反複無常。”
“關羽之所以不敢東進,是因為有他這樣的人。”
“他一旦戰死,孫權無法抵擋關羽。”
“但孫權依然渴望北上進軍徐州,遭到呂蒙的反對。”
“孫權並沒有施行呂蒙的計劃,而是調集了東吳全境的兵馬進攻合肥,以至於合肥之戰的東吳兵力明顯超過了赤壁之戰的東吳兵力。”
“而關羽在此期間,一直遵守湘水劃界的協定,沒有趁虛進攻東吳。”
李世民:關羽一生,起於微末,終至亭侯,可謂輝煌。
縱觀關羽的一生,能夠官至蜀漢前將軍,漢壽亭侯。
最終名留青史,被人尊稱為武聖,可謂成功。
但在關羽的一生中,有幾個重要的特點。
一是,俠肝義膽。
關羽因仗義殺人,於是不敢在家鄉居住,跑到了涿郡。
二是,忠貞不二,視名利如浮雲。
當劉備占據徐州,被曹操打敗後,關羽被曹操所俘。
在曹操俘虜關羽以後,就非常重視關羽,給予他偏將軍的官職。
而當關羽在為曹操斬殺顏良以後,曹操更是給予了漢壽亭侯的爵位,對關羽可謂是厚待有加。
但是在關羽知道劉備的下落後,封儘曹操所賞賜的東西,去投奔劉備。
麵對高官厚祿的情況,仍能夠心懷舊主,可謂是忠心無二。
三是,傲上而不辱下。
關羽的一生,麵對權貴從來不願卑躬屈膝。
而麵對百姓和士兵,卻仁愛有加。
或許也正是其性格,為其最終的結局埋下了伏筆。
四是,兵法嫻熟。
關羽在和於禁作戰的時候,能夠降服於禁,並且斬殺龐德。
雖然當時關羽得到了大雨的幫助,才會使得於禁所率軍隊都沒了。
但是能夠利用天時,本身就是優勢。
而後,曹操更是攝於關羽的威望,想要遷徙許都要避其鋒芒。
而曹操的謀士司馬懿更是認為關羽名聲太旺,孫權也不會高興。
可以看出關羽的武功絕對是頂級的,要不然也不會讓曹操和孫權這兩大王者忌憚。
五是,敗於傲慢。
關羽在奪獲大勝曹操以後,孫權派人提親,想讓關羽將女兒嫁與自己的兒子為妻。
但關羽卻大罵孫權派來的使者,說其癩蛤蟆想吃天鵝肉。
同時,關羽又經常輕視糜芳。
在其出征之後,因糜芳沒有出兵營救。
不管當時仍是戰爭期間,應該團結一切力量而對他們好言相勸。
而是威脅糜芳,導致糜芳最後投降孫權,出賣關羽。
致使關羽失敗,並且最終被擒、被殺。
最終,關羽以一個被擒殺的結局收尾,可謂是可悲可歎。
但是最終落得這個結局也是因為關羽是一個光明磊落的人,在戰事不利的情況下,絲毫不顧及想什麼說什麼。
同時也由於關羽光明磊落,在被曹操擒獲後。
卻最終因為珍惜其才乾,在其投奔劉備時,沒有派兵追殺。
劉備在稱王後,封其為前將軍,真正處於蜀漢武將體係中的第一人。
“219年,劉備軍與曹操軍相爭漢中,魏將夏侯淵被劉備大將黃忠所斬。”
“曹操親提大軍來爭漢中,劉備據守。”
“趙雲又在漢水劫去糧草,曹操無奈隻得退出漢中,劉備遂占據漢中。”
“同年七月,劉備自稱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黃忠為後將軍。”
“關羽聞知黃忠地位和自己一樣,憤怒地表示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
“使臣勸誡關羽,創立王業的人,所用的人不能都一樣。”
“以前蕭何、曹參和漢高祖年幼時就關係很好,而陳平、韓信是後來的亡命之人。”
“可排列地位,韓信位居最上,沒有聽說蕭何、曹參對此有過怨恨。”
“如今漢中王因為一時的功勞,尊崇黃忠。”
“而在劉備心中的輕重,黃忠怎能和你關羽相比。”
“況且漢中王與你關羽猶如一體,休戚相前,禍福與共。”
“認為不應計較官號的高下,以及爵位和俸祿的多少。”
“我僅是一個使者,奉命之人,您如果不接受任命,我就這樣回去。”
“隻是我為您這樣感到惋惜,恐怕您以後要後悔的。”
“關羽聽了使臣的話以後,大為感動,醒悟過來,立即接受了任命。”
“而後關羽留南郡太守守衛江陵,自己率領大軍攻打襄陽的呂常和樊城的曹仁。”
“關羽在交戰之中,曾被魏將龐德射傷了額頭。”
“曹操從漢中戰場撤出後,立即派遣於禁督率七軍三萬人救援樊城。”
“此後,開始連下起了十餘日的大雨。”
“關羽利用漢水暴漲的機會水淹七軍,然後乘船攻之,進而逼降於禁、擒獲龐德。”
“關羽欲任用龐德為將,但遭到拒絕,於是斬殺龐德。”
“至此,救援樊城的魏軍全軍覆沒,曹仁駐守的樊城也岌岌可危。”
“關羽的軍隊乘船臨樊城,圍城數重。”
“同年十月,自許都以南的諸多山賊紛紛叛上作亂,歸附關羽,為關羽的支黨。”
“甚至連曹魏的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也投靠了關羽。”
“此時,關羽的聲勢一度威震華夏。”
“219年末,曹操親自征討關羽,關羽於是撤圍退走。”
“然而關羽的船隻仍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隔絕不通。”
“起先,孫權曾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
“關羽辱罵來使,拒絕結親,孫權十分惱恨。”
“關羽素來善待士卒,但對士大夫們卻很驕橫。”
“糜芳素來厭惡關羽的輕慢態度。當關羽領兵出征時,負責供應糧草軍需的糜芳不悉心救助關羽。”
“關羽放出話,回去之後,就懲治糜芳。”
“糜芳聽聞後,恐懼不安,孫權暗中派人去誘降糜芳。”
“孫權命呂蒙為主帥偷襲荊州,並親自率軍為後援。”
“荊州重鎮江陵守將麋芳,因與關羽有嫌隙而不戰而降。”
“此時關羽得知南郡失守後,立即向南回撤。”
“回師途中,關羽多次派使者與呂蒙聯係。”
“呂蒙每次都厚待關羽的使者,允許在城中各種遊覽,向關羽部下親屬各家表示慰問。”
“有人親手寫信托他帶走,作為平安的證明。”
“使者返回,關羽部屬私下向他詢問家中情況。”
“儘知家中平安,所受對待超過以前。”
“因此關羽的將士都無心再戰了,士卒漸漸潰散,退至麥城。”
“219年12月,關羽率十餘騎出逃,一路突圍。”
“遇到馬忠的埋伏,被擒。”
“關羽在北伐之前,曾經夢到豬在齧咬自己的腳,自知不祥。”
“到了年末,關羽果然被吳將呂蒙部下所殺。”
“孫權將關羽首級送給曹操,曹操以諸侯之禮將其安葬於洛陽。”
“同時孫權則將關羽身軀以諸侯禮安葬於關陵,蜀漢在成都為關羽建衣冠塚。”
“因此民間也稱關羽頭枕洛陽,身臥關陵,魂歸故裡。”
蘇軾:三國最受歡迎的武將,竟然落得這個下場,真是可惜。
上次觀看的電視劇三國演義對這一段的刻畫也極其細膩,尤其是後麵關羽被活捉到身死,簡直令人揪心難受,
可以想象得到,高傲無比的關羽被擒到被殺,是有多麼的無奈和淒慘。
關羽被擒後,孫權並沒有馬上殺他,因為殺關羽可不是一件容易決定的事。
如果殺,肯定會跟劉備徹底鬨翻。
不殺,又難消自己心頭之恨,留著關羽也是後患無窮。
孫權思考了很久,始終有些搖擺不定。
最後還是在一眾手下勸諫後,這才對關羽起了殺心。
如果說被擒後立刻就被斬殺,對關羽這樣的武將來說,戰死沙場也未免不是一個很好的歸宿。
但是被擒後,卻要等待孫權來決定自己的生死。
在等待命運審判的這段時間,可以想象關於內心是多麼的悲涼。
要知道,就在被擒幾個月前,關羽才剛剛走上人生巔峰。
水淹七軍,威震華夏,令天下為之震動。
就連北方的王者曹操,都被震懾得想要遷都避禍。
然而就在關羽這人生巔峰時刻,自家後院卻起火了,瞬間從人生墜入了無儘深淵。
關羽不怕死,但是他非常不甘心。
此生最鄙視的就是孫權,現在竟然成了對方的階下囚。
關羽看不起孫權,孫權也同樣非常不爽關羽。
先不說關羽單刀赴會那麼囂張,得知關羽看不起和自己結為親家,孫權非常氣憤。
雖然孫權異常震怒,但作為江東明主。
肯定不會因為一己私恨而不顧大局,去殺關羽。
畢竟當時天下還是曹魏一家獨大,而且荊州已經拿下了,這個時候沒有必要非得殺關羽和劉備結仇。
但不能隻簡單地看表麵,要明白兩個關鍵點。
一是東吳有預謀的要擒獲關羽,二是援軍見死不救。
呂蒙曾明確跟孫權講過如何擒獲關羽,所以孫權出兵荊州並非臨時起意,而是計劃好了要擒獲關羽。
關羽打了敗仗之後,馬上撤離到麥城,身邊的兵卒基本上已經跑散了。
然後孫權下令截斷關羽的退路,在途中擒獲關羽。
關羽兵敗後,一邊派人求援,一邊不停地逃跑。
關羽從兵敗到被擒中間隔了好些天,援軍日夜兼程是完全可以救下關羽的。
但援軍找了個借口,並沒有發兵救援。
關羽傲慢,除了劉備和張飛,瞧不起任何人。
不管是敵人還是自己人,基本都被他得罪了。
他認為關羽之敗根本還是自己造成的,以至於最終載在了自己人手上。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