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華夏文明源遠流長,曆史上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
其中,華佗作為神醫,他的一生更是充滿傳奇色采。
華佗作為一個神醫,他的名字在後世是一個形容詞。
如果有人稱一個醫生為在世華佗,那絕對是非常高的評價,可見華佗在醫學界有著非常高的地位。
華佗發明的麻沸散為人類戰勝疾病痛苦提供了新的手段,同時也為醫學發展開拓了新的領域。
華佗曾利用麻沸散,為一位病人進行了人類曆史上第一例腹部手術。
也正因為如此,外科鼻祖華佗被譽為外聖。
“華佗早年曾在徐州遊學,精通經書,曾被推舉為孝廉。”
“華佗精通醫藥,治病選取的配藥不過幾種。”
“而且他能準確估算出藥物的分量,一抓即準,所開具的藥方總能藥到病除。”
“如需要針灸,也不過灸一兩處穴位,每一處不超過七八次,病痛就能立即消除。”
“當針刺進穴位時,如病人感覺到脹麻,華佗立馬拔針,針取病就好了。”
“如果疾病結成腫瘤在體內,上述的方法達不到效果時,華佗就會動手術割治。”
“他會先讓病人喝下自己配製的麻沸散,當病人毫無知覺時便動刀割取。”
“病灶處清理乾淨後,縫上腹壁敷上藥膏,四五天就能好轉,一個月就能完全康複。”
“華佗專心行醫,足跡範圍遍及中原一帶,治愈當時許多的疑難雜症,聲名遠播。”
“彭城國國相夫人夜裡入廁,手被毒蟲蜇傷,痛得難以忍受無法入睡。”
“華佗叫人把水燒熱,讓她把手伸在熱水中,終於得以安睡。”
“旁邊的人不停換水,以保持水的熱度。”
“第二天,國相夫人手上的疼痛即完全消除。”
“有病人向華佗求醫,華佗卻追病人病得很嚴重,應當開腹取疾。”
“然而病人的壽命剩下不過十年,病痛不會把病人折磨致死,不值為此特意剖腹。”
“病人已經忍受不了痛苦,當下要求一定要剖腹除去病根。”
“華佗隨即動手,所病不久痊愈。”
“可十年後,這人還是死了。”
“曹操患有頭風病,每次發病,心中慌亂眼冒金星。”
“聽說華佗大名後,召他為自己治病。”
“華佗用針紮穴位,立刻就緩解了曹操頭疼的症狀。”
“某郡有兩位叫倪尋和李延的官吏,曾同住在一起,兩人都出現了頭痛和身體發燒的症狀。”
“華佗告知倪尋,應當使用瀉下的藥物排除體內的毒素。”
“至於李延,則要讓身體發出汗來。”
“有人問道為什麼兩者症狀一樣,但治療方法不同時。”
“華佗解釋雖症狀一樣,但倪尋屬於外病,李延屬於內病,所以治療方法有所不同。”
“隨即分彆給兩人配藥,第二天早上兩人就恢複如常。”
“鹽城縣有人等候華佗的到來,華佗到來後一眼就看出了問題。”
“叮囑此人的麵部出現了急病的征兆,千萬不能多喝酒。”
“這人和華佗交談結束後告辭回去,剛走出幾裡。”
“突然頭腦一陣眩暈,然後從車上掉了下來。”
“周圍的人趕緊將他重新扶上車,送回家中,沒想到第二天夜裡就因急病去世了。”
“頓子獻病後全愈,找華佗診脈。”
“華佗叮囑此人身體虛,還沒有完全恢複,不要過度勞累,尤其不能在這時同房。”
“如果同房,還可能有性命之憂,而且臨死時還會把舌頭吐出來。”
“頓子獻的妻子聽說丈夫的病好了,千裡迢迢地從外地趕來探望他,夫妻二人當晚就同房。”
“三天後,頓子獻果然發病,如當初華佗所說的一樣。”
張仲景:華佗發明的麻沸散,堪稱是醫學上一個劃時代的貢獻。
不過說起來,麻沸散的發明和關羽有些關係。
關羽在攻打樊城時,用言語挑釁曹仁。
曹仁大怒,令部下齊發毒箭。
曹兵萬箭齊發,一支毒箭正好射中關羽的右臂。
生死存亡之下,請來神醫華佗為關羽治傷。
華佗在查看過關羽的傷勢後,認為要想痊愈不留後患。
必須劃開皮膚,用刀刮去附著在骨頭上的毒素。
華佗提出先在一清靜處立一木頭,上麵釘一隻大環。
讓關羽將傷臂穿於環中,並用繩索緊緊係住。
再取厚被蒙住關羽的頭臉,然後才動手療毒。
關羽聽後不以為然,認為此種痛法不足為懼。
關羽讓關平備下酒,叫馬良陪他對弈。
一邊喝酒下棋,一邊讓華佗實施手術。
關羽的右臂鮮血淋漓,臉上虛汗淋漓,手中的棋子掉了下去。
但仍咬牙不出聲,隻將掉落的棋子拾起,繼續下棋。
華佗刮骨,關羽喝酒。
一壺酒還沒喝完,華佗已經將藥敷好包紮上了。
當手術完成,關羽設宴款待華佗。
但華佗不受,隻留下一帖藥劑後辭彆而去。
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後,一直在想用什麼辦法可以讓人不感覺疼痛。
一天有個朋友從泰山下來,和華佗說起自己在路上因口渴難忍,摘吃了一種紅色的草果子。
吃下之後渾身麻木,迷迷糊糊地就睡著了。
等醒過來,發現已經半夜了。
華佗一聽,如果讓病人吃了這種草果子,就能忘了疼痛。
打聽清楚草果子長的地方、顏色形狀後,華佗第二天就準備出發。
臨走時,華佗八歲的沸兒非要跟著一起去。
拗不過沸兒,華佗隻好將他帶上。
找到果子,華佗打算自己親身試一試。
可正當華佗準備吃的時候,沸兒要先試吃。
沸兒年紀小,要是吃了醒不過來,華佗還能抱下山去。
沸兒吃下第一個果子,嘴上沒有麻木的感覺。
華佗又遞了一個,吃完後沸兒還是搖頭。
一連吃了十多個後,沸兒突然倒在地上,華佗趕緊把兒子抱下山。
華佗一邊整理筆記,一邊等兒子醒來。
可等到半夜,沸兒還沒醒過來。
華佗急了,走到床前一探,沸兒聲息全無。
原來沸兒因為吃了過量的果子,被毒死了。
後來,華佗用這種果子搭配另外幾味草藥製成了麻藥。
為了紀念兒子,就把這種藥叫麻沸散。
“軍隊一個叫梅平的官吏生病後,被上級除名要求回家休養。”
“他家住在廣陵,走至離廣陵還有二百裡時。”
“他去到一位親戚家借宿,正好遇見華佗。”
“華佗聽聞梅平的症狀後,感歎要是早點碰到他就好了。”
“如今病勢已不可緩解,還不如早點趕回家,和家人再見一麵,五天後就會死亡。”
“梅平立即動身朝家趕,後來一切如華佗所說。”
“華佗在路上遇見一個咽喉阻塞的人,想吃東西又咽不下去,家人正打算帶他去就醫。”
“華佗聽見他的呻吟聲,停下來前去探視。”
“告知剛才經過的地方有個賣餅的店鋪,那裡有蒜泥調和的酸醋,買三升讓他喝下,病自然就好了。”
“病人喝下酸醋後,立即吐出一條長條形的寄生蟲。”
“他們把它懸掛在車架上,趕著車去拜謝華佗。”
“那時華佗還未回家,家中的孩子在門口玩耍。”
“孩子一看見來人車旁邊掛的東西,就知道來人碰到了華佗。”
“那位病人進屋後,看見華佗家裡的北牆上懸掛著幾十條這樣的長條形寄生蟲。”
“有一個郡太守生病了,華佗認為必須讓此人大發怒氣才能痊愈。”
“於是要了太守很多財物卻不給他治病,還偷跑了,跑下還留下一封信把太守痛罵了一頓。”
“太守勃然大怒,命令下人追殺華佗。”
“太守的兒子知道內情,攔住下人不準去追殺。”
“太守一時間憤怒到極點,猛地吐出幾升黑血,病也就好了。”
“廣陵郡太守陳登時常感到胸口煩悶,麵色發紅,不思飲食。”
“華佗診脈後,發現是太守經常吃生腥食物,食物中的寄生蟲聚集在胃裡結成了腫毒。”
“隨即煎好二升湯藥,讓陳登先服一升,過一會兒再喝下剩下的一升。”
“大約過了一頓飯的工夫,陳登吐出了三升多的蟲子。”
“吐出來後,陳登頓時感到輕鬆了。”
“但華佗又說這病三年後還會複發,隻有遇上好的醫者才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