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兩次、三次科舉過後,群臣便當習以為常。”
“屆時,群臣的反對之聲也會小很多。”
大秦的官吏可不是龜縮在後方的文臣,他們也是要上戰場的。
在大決戰時,大秦更是會大規模抽調基層官吏奔赴沙場。
所以哪怕大秦現在補足了官吏,隻要一場大戰下來,就會再次產生諸多空位,急需新人填補。
嬴政搖了搖頭:“幼稚!”
“這是利益之爭!”
“為利益,便是千百年之法也可變,遑論不過數次的科舉?”
“此策毫無價值,再想!”
嬴成蟜無言以對,隻能提出第二個方法:“曆經數次科舉,必有諸多在野之才入朝為官。”
“大兄可擇其中有才者登臨高位,促成科舉之士形成新的勢力。”
“如此,為了切身利益,科舉之士也會為再開科舉而竭儘全力!”
一個呂不韋就讓大秦朝堂中的外客含量急劇上升。
在嬴成蟜看來,隻要有一個比之呂不韋弱上幾籌的人通過科舉製進入朝堂,他就能通過自身的能力和權力構築出一方屬於科舉之士的勢力。
而隨著科舉次數的增多,能通過科舉取到大才的概率也會上升,科舉之士的力量也會隨之壯大,最終足夠為他們自己尋出生路。
嬴政再度搖頭:“荒唐!”
“國朝大事,豈能兒戲!”
“若科舉所取之士無才,乃兄如何能擢他們於高位?”
“昔孝公求賢,言辭懇懇、不吝重賞,也僅得衛鞅一名大才。”
“今王弟主動降低了科舉之士所授的官職,勢必會遺漏更多大才。”
“王弟寄希望於科舉得大才而臨高位,此思過於怯懦被動。”
“王弟竟有心促成新黨誕生,更是荒唐至極!”
“楚國景、昭二族舊事,不足為先例否?”
楚國鬥、成、屈、蒍四大氏族時代結束後,屈氏一家獨大,甚至能威脅王權。
楚王為製衡屈氏,大力提拔景、昭二族。
結果呢?
楚王想玩兒製衡,可屈、景、昭不跟他玩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