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奴楊複禮,已經進化成了妻奴女兒女,他如何能忍。
抱穩女兒,楊複禮抬起了頭,截住了禮部尚書的話茬,他繼續用“歡喜”的語氣說道:“朕是九五之尊,神威不容褻瀆?哈哈,說得好!王尚書說得好啊!”
嗯嗯,又是熟悉的套路。
先嬉皮笑臉,故作驚喜,接著就是話鋒一轉,鋒芒畢露:“王尚書,隻可惜,江南的氏族與官員們,似乎並不這麼想呢。”
王尚書出身琅琊王氏,亦是大雍朝的頂級世家。
不過,前朝戰亂,衣冠南渡,很多世家遷徙到了江南。
他們這些僑姓氏族與當地氏族的關係有敵對亦有聯姻,雖是北地的世家,卻在江南生活了近百年。
百年的時間,讓這些家族在江南各地落地生根,迅速擴張。
隨著大雍朝的建立,遷都長安,江南似乎不再是權力中心。
但,江南依然非常重要。
一來,江南富庶,乃魚米之鄉。
二來,江南多才俊,世家聚集,人才薈萃。
想要徹底穩固江山,楊複禮就要真正的掌握江南。
除了政治上的需求外,也有糧食等物資的實際需求。
對此,韓攸寧給楊複禮指定了一個極大的計劃——貫通南北、南糧北調……可開鑿大運河。
楊複禮對於娘子,不能說言聽計從,卻也是從不懷疑。
且,開鑿大運河的計劃,並不是韓攸寧的首創。
早在先帝時,就曾經討論過這件事。
南方與北方交通不便,太過阻礙發展。
開鑿大運河,利用水路,貫通南北,絕對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盛舉。
可惜,就是太過盛大,所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等,都是無法計數的。
先帝剛剛提出這個想法,戶部尚書就先跳出來現場給先帝算賬。
劈裡啪啦的一通數字,先帝聽得頭暈腦脹,心肝發顫啊。
因為,戶部尚書的所有話都能夠總結為兩個字——沒錢!
其實,除了沒錢,所需要征調的民夫、勞役也太多。
勞民傷財啊。
一個弄不好,還會重蹈“始皇修長城”的覆轍。
先帝:……怕了怕了!
修個大運河,就被噴成了始皇暴君,沒準兒還會遺臭萬年,這誰受得了?
不能修,那就先放一放吧。
不過,先帝也不是完全放棄了。
不能大張旗鼓的大興土木,那就暗中進行測繪、設計等等。
所謂開鑿大運河,也不是真的重新開挖出一條新的河道,而是將原有的幾處河道進行擴展、延伸。
先帝便找了工部的官員們,前去各處河道,實地考察,記錄數據,繪製圖紙。
先帝一朝,似乎並沒有做成一件大事,但不管是科舉選士,還是開鑿大運河,先帝都給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楊複禮登基,繼承的不隻是皇位,還有先帝所做的這些準備工作。
除了先帝的遺澤,楊複禮還有韓攸寧這個穿越女做最強輔助。
韓攸寧提出的觀點,正好跟先帝的計劃重合,楊複禮也就決定,他在位期間,一定要將大運河修繕完畢。
不過,做事情最忌諱紙上談兵。
楊複禮與韓攸寧一番商量,夫妻倆便找了個類似“先帝托夢”這種聽著就很離譜、旁人卻無法辯駁的理由,一起去了江南。
他們要進行實地考察。
不隻是大運河,還有江南那盤根錯節的世家門閥。
大運河還好,舊時的河道就擺在那裡,帝後夫婦隨看隨有。
江南的眾世家,可就沒有那麼好相與了。
意料之中的意外發生了——
“朕的聖駕在杭城遇刺,刺客身份隱約指向了當地豪族……”
楊複禮秉承著流氓原則,才不會有什麼遮掩、委婉。
他張開嘴就是直接說,“說起來,那家豪族姓王,朕不精通譜係,還真不知道杭城王氏,與王尚書是否是一家啊!”
王尚書都驚呆了。
不是,陛下!
刺殺皇帝這種動輒牽扯九族的事兒,多嚴重啊,非常需要嚴謹。
就算您是皇帝,想要問罪,也要有確鑿的證據。
可,似乎,皇帝在江南遇刺,並沒有什麼證據。
刺客是死士,失敗後,就當場自儘,連個活口都沒有留下。
否則,楊複禮早就在江南就發作了,又何必等到回京?
沒有證據,您怎麼能在朝堂上信口胡說?(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