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宗罪》的最後,在沙摩塞的一句引用的名人的話:“世界是美好的,是值得我們去奮鬥的!”之中結束。
隻是看片會現場的很多人此時此刻都有一種,想要爆粗口,但是卻又爆不出來的那種感覺。
怎麼說呢?
就是一種,這部電影,這個架構,這個結局,這個構思的確很令人驚豔,但是呢?這個結局卻又讓他們有種無所適從,有種壓抑的感覺。
這種複雜的感覺,才是造成了,明明他們想要爆粗口,可是卻怎麼都爆不出來的那種憋屈感。
但是這部電影的成色如何,商業屬性如何,商業前景如何,卻已經毋庸置疑了。
事實上,從凶手自首開始,這部電影才是真正的進入了《七宗罪》最精彩的部分。
“啪啪啪啪!”
現場響起了轟鳴的掌聲。
如果電影裡麵的是現實,那麼自然而然沒有誰能笑的出來,可是這隻是電影,那沒事了!
“WTF!這是我看過的最讓人糾結的罪案片!”
“重點不在於約翰·杜是如何預謀並成功實施殺死5人最後造成七宗罪的懸疑,李把整部電影提高到對整個社會的沉思和批判,甚至是絕望。片中人所在的城市,人與人之間的冷淡、功利、自私、縱欲、貪婪、墮落、淫#欲高傲等人性的弱點與罪惡,在這裡一顯無疑,借的是宗教說的就是人性,可是人性本來如此。”
“這是一部非常優秀的電影,這一點毋庸置疑!”
“恭喜,又是一部精彩之作!”
“相信觀眾一定會大吃一驚!”
眾多院線代表都對這部電影非常的滿意,那麼自然而然地發行規模就不需要擔心了。
很快地《七宗罪》就開始了專場點映,其實這也是宣傳的一部分。
《七宗罪》這樣電影,足夠讓那些媒體人和影評人們多寫幾篇好評了,畢竟,《七宗罪》雖然有傳統的套路,但是同樣的也有令人驚豔的反轉,更有他們最喜歡的那種揭露社會的陰暗麵。
不要以為商業電影就不需要喊口號了,事實上,很多成功的商業電影,都會有一個非常的口號。
比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又比如“世界如此的美好,值得我們去奮鬥!”
因為這些口號,或者說這些不是主題的主題,其實就是給予大眾,給予影評人,媒體人們一個解讀的引子。
如同有影評人在觀影之後留下評論:“陰沉而絕望。基督教用撒旦的七個惡魔形象來代表七種罪惡:傲慢,嫉妒,暴怒,懶惰,貪婪,暴食,以及淫#欲。一個變態的宗教殺手,平時連一隻雞也不殺,但他找到了依據來實施對人的毛骨悚然的謀殺。有什麼能比一個人做魔鬼的行徑更為恐怖的嗎?但是正如結局部分的那句話:“這是個美好的世界,值得我們為之奮鬥。”
因為世界總有陽光和黑暗的兩麵,而極端者如凶手,最終走向黑暗,如正常人,卻可以在走出陰霾之後,依然努力地為之奮鬥著!”
“影片中的片段,發生的事,生活中真的可能都發生。他隻不過沒有電影裡那麼刺激,人性永遠不可能是純白的!”
“拋開那些故弄玄虛的宗教元素和直挑感官的血腥殘虐,性格懸殊的臨時搭當追查變態連環殺手的套路也早己不新鮮,但殺手身後背負的道義信條令人不寒而栗。剪輯流暢、布光強烈、鋪墊紮實、氣氛隱憂,最後布局揭曉等一乾解密精致耐看且合情合理,無論手法還是立意都經得起回味。”
“此片絕對是一大堆懸疑電影中教科書般的存在:陰暗的紐約充斥著雨水,混合著罪惡的氣息,配以宗教與人性的思考,卻被導演用以他特有的冰冷克製的手段給巧妙的包裝了起來,造就這一精彩影片的誕生。縱使你知道結局的走向,也還是會被它給觸動到,這大概就是經典的力量吧。”
“劇作極其優美。其實七宗罪並不是這部電影要講的,而是圍繞“罪”構建的七種人。老警探沙摩塞代表“理性”,結局是虛無。米爾斯警探代表“感性”,結局是迷失。妻子代表“純潔”,結局是獻祭。未出生的孩子代表“無罪”,死於酷刑的幾個人代表“有罪”,他們都必須毀滅。第六種是平庸的人們,過著無聊無知無趣的人生,他們的結局是海明威那句話的後半。惡魔約翰·杜的定位是上帝,伊甸園的原罪,讓人們懷疑上帝是否全知全能全善?這一刻上帝和撒旦高度重合。”
影評人們給予這部電影的評價相當之高。
其實過去不是沒有類似的給予連環殺手這樣那樣的自圓其說的殺人理由,但是卻很少有這樣的將自己都圈了進去的。
很快地影評人們和媒體人們就開始了摩拳擦掌的解讀。
沒辦法,很久沒有這麼對胃口的可以讓他們儘情地解讀的影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