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王之亂平定後,標誌著西漢諸侯王勢力的威脅基本被清除,中央集權得到鞏固和加強。
自漢景帝之後,所有的大漢皇帝都對自己的宗室生起了防備之心,不再信任自己的同宗。
漢武帝繼位初期,諸侯國們又死灰複燃,開始漸漸不安分起來。
為了削弱諸侯國的實力,漢武帝繼位三年後,采納主父偃的建議,正式頒布了名傳後世的“推恩令”。
所謂的推恩令,就是將各諸侯所管轄的區域隻由其長子繼承,改為其餘兒子也可繼承一部分,原來的諸侯國會被分成多份,雖然長子仍然占有大頭,但是幾代下來後,國家就會越來越小。
而且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國隸屬於郡,地位與縣相當。
這樣的製度不但沒有遭到抵製,反而得到各諸侯王除長子以外所有王室成員的支持。
漢武帝的這招妙棋非常高明,不但對於自己的聲望沒有損失,反而得到大部分皇族的擁戴,贏得了仁政稱讚,也坐穩了自己的皇位。
自此,“大國不過十餘城,小侯不過十餘裡”成為了傳統,即使諸侯王膽敢擁兵自重進行叛亂,中央也能很快平叛。
但是這樣也延伸出了一個弊端,幾代下來後,其餘的皇室宗親逐漸明白了這個削弱自家封國的政策。
除了皇帝一脈後,漢室宗親們逐漸開始離心離德,漸行漸遠。
到了東漢時期,士族、豪紳、外戚、宦官的崛起,漢室宗親們被進一步壓縮空間。
甚至出現封國內如果有大規模募兵的情況發生,就會被人聯合誣告有謀反的想法,立刻被押送到中央進行審查。
哪怕最後沒有這些罪行,也會落得個留居京城,封國國除的下場。
從此之後,大部分承襲祖宗王爵的後人們,皆不敢在自己封國內招募士卒。
像劉寵這樣能在陳國屯兵數萬的,也是因為天下大亂,盜賊四起後,為了保境安民,不得不做的。
當然也並非沒有例外,比如幽州牧劉虞以及益州牧劉焉。
他們都是在靈帝末期得到重用,分掌北部幽州、西南益州。
主要原因還是靈帝一脈實在是單薄,他乃一脈單傳,沒有其他兄弟可以依靠,本身繼位也是桓帝無嗣而崩,被外戚竇氏扶植上來的。
到了他生涯晚期,大漢各地盜賊四起,隱隱然有了天下大亂的趨勢。
受到外戚和宦官聯合推舉,大漢有才能的宗室才得以在這樣的情況下得到機會。
幽州牧劉虞不負眾望,成為漢末北方的擎天之柱。
而劉焉則不然。
:..00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