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久。
朱由校派太監搬來大明疆域圖。
他望了眼殿內文臣武將,起身走到疆域圖前,仰首微微打量來。
事有輕重緩急。
目前,遼東,西南均爆發戰事。
不過,在他看來明年孫傳庭率陝西邊軍入川,聯合朱燮元必然平推奢安之亂。所以,軍事重點依然在北方。
那麼,臨近遼東的山西,河北,山東,北直隸自然要安排名驍勇善戰的將領,朱由校率先想到的,且有此能力的人,唯有楊肇基。
西北方麵,套寇虎視眈眈,然而,萬曆朝,寧夏之役結束,套寇稍稍安分。近期,朝廷擊潰察哈爾部,生擒林丹,在草原施行盟旗製度,重新在中東部草原樹起威望。
即使套寇不安分,亦掀不起什麼風浪。
何況,既有三邊總督主持大局,又有肅王練兵。
西北,最大的問題,亦是最嚴重的問題,則是未來爆發的農民起義。在洪承疇,鄭崇儉沒有崛起前,朱由校思想前後決定將西北軍務交給王化貞。
沒錯。
就是造成廣寧慘敗的王化貞。
王化貞其實是有點水平的,正經對陣絲毫不虛,可惜慘遭部下出賣。
早前,他沒有殺王化貞,而讓王化貞去屯田,皆因王化貞精通藥理,亦是希望對方發揮餘熱。
東北,西北均有合適人選,剩餘戰區內,朱由校則最重視東部地區。
樞密院下設水師部,北海,東海,南海三大水師提上日程,這便需要名精通水師,有海戰經驗的官吏。
精挑細選結束,朱由校漸漸鎖定前後兩任福建巡撫,南居益和朱一馮,最終,他選擇南居益。
不過,他同時罷免為魏忠賢修建生祠的浙江巡撫潘汝楨,起複朱一馮擔任浙江巡撫。
幾個重要區域有了人選,便是後勤部官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設大後勤,則需要名有能力統籌糧草,還不貪汙的官吏。
現在,朝廷內這類人選不少,最終,朱由校安排溫體仁擔任後勤尚書。
理由挺簡單,溫體仁不貪財,卻貪戀權位,還頗有才乾,不貪財。安排溫體仁執掌後勤,其一,對方能承擔後勤繁雜的事務,其二,可借他之手整頓後勤的風氣,其三,後勤尚書或叫後勤總長,堪稱大佬人物,進一步,擔任封疆大吏,或進樞密院,或進內閣,恰好滿足溫體仁貪婪權位的愛好。
朱由校仰首敲了敲疆域圖,停留片刻說:“樞密院,設陸軍部,水師部,兩部不設官吏,陸軍部設東南西北中五大戰區,各戰區設正一品大都督,互不隸屬,彼此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