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鎮西將軍府。
“怪哉!”
曹真踱著步,眉頭緊皺,嘴裡念叨著話語。
踱步思慮間,曹真不由看向案幾上的兩封書信,思緒愈發混亂。
他自隨曹操征戰以來,首次遇見這麼離奇的事。
陸遜手下小卒從漢中逃回關中,向他上報馬超欲趁劉備北伐之際,聯合陸遜反叛,兵出陳倉道。
初時,曹真收到書信,猜想是不是陸遜的離間計,欲讓他們自相殘殺;或是懷疑馬超真如書信所言,欲與陸遜聯手反叛。
然就在曹真為此思慮時,馬超書信送到。信中,馬超指出他安插在漢中的細作,發現陸遜準備從儻駱、子午二道北伐,讓曹真多加戒備。
兩封書信言語自相矛盾,如按第一封書信言,馬超已與陸遜合謀反叛。然第二封書信,馬超指出陸遜北伐方向,似乎反駁第一封信中關於馬超反叛的言語。
馬超身份存疑,曹真即讓人責問降人,可是不論如何審問,降人始終咬定馬超已與陸遜聯絡,準備起兵反叛。
踱步良久,曹真看向成公英,問道:“伯傑,可有良見?”
成公英自歸降曹操以來,因熟悉關隴之事,屢有建功,被留在長安任職。自曹真遷任鎮西將軍,成公英則是改任鎮西將軍長史,輔佐曹真督軍理事。
成公英捋著胡須,沉吟說道:“稟將軍,馬超強而無義,勇而無仁,乖道而反德,非乖順之人。昔不顧父兄,起兵叛之。先帝兵困陳倉,馬超不得已而降。先帝舉以為用,馬超讬鳳攀龍,至此而顯赫。”
“今先帝駕崩,馬超勇健而兵銳,今與水賊阿諛為謀,非不可能之事。然陸遜詭計多詐,知我猜忌馬超,今出離間之計,亦是有可能之事。”
“英竊以為,或降人之語為真,馬超與陸遜蓄意謀降。馬超書信所言陸遜欲兵出子午、儻駱,當是迷惑將軍之舉,二人兵馬實出褒斜、或陳倉道。”
“亦或是降人為死間,欲引將軍猜疑馬超,陸遜從中取利。那麼馬超書信所言則是屬實,陸遜有出兵子午、儻駱二道之意。”
聽著成公英這般分析,曹真眉頭愈發緊皺,說道:“如伯傑之語,馬超兵叛存疑,需信又需為之戒備。不知伯傑可有方略對之?”
成公英果斷說道:“昔先帝之所以留馬超於武都,是因關隴不穩,賊大軍進犯,有斷絕關西之險,故留強人以為禦邊。然自先帝平隴西起,至今關西漸安,已無需馬超禦邊。”
說著,成公英沉吟少許,說道:“將軍不如假借陛下召見之名,誘馬超入關中,趁機囚於長安。後派名聲高崇之士持馬超書信往之,安撫其部以為用,則可杜漸防萌。”
“至於陸遜從何道出兵,或褒斜,或儻駱道,亦或從子午道出,需由將軍自決兵馬布置,英不敢妄加猜測。”
曹真停下了腳步,說道:“假傳陛下書信,恐有違製,此當為大罪也!”
“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成公英勸道:“長安去洛陽數百裡,去武都一千餘裡。上奏天子,比相反複,一月間,賊事已成。陛下之所以授符節與將軍,是因戰事緊急,通達不便。望將軍以大事為先,且不可拘泥於禮製。”
“善!”
曹真挺著肚子,走到關中輿圖前,吩咐說道:“傳令,命郝昭率軍三千屯駐洛口城,封鎖儻駱道。武關道方向,令費耀進據上洛城,郭淮領兵五千屯於藍田,以為接應費耀。”
“我率大部屯軍細柳,以為呼應儻駱、武關二軍。”
“諾!”
侍從奉命持筆,撰寫曹真軍令。
成公英心中存疑,問道:“將軍何以知陸遜會出儻駱道,而非子午、褒斜二道?”
“如那降人所言為真,馬超與陸遜有謀,書信迷惑將軍,實則出褒斜、陳倉,彼時何以禦之。”
曹真手扶在腰帶上,望著關中輿圖,笑道:“今劉備襲下武關,或有向關中建功之念。陸遜為將多謀,用兵謹慎,褒斜道雖是坦途,但卻不易建功。子午道險峻,不宜將精兵,而宜走偏軍。褒斜、子午不可行,故陸遜唯走儻駱道。”
說著,曹真指了指長安,點評說道:“長安毗鄰子午、武關、儻駱三道,備武關而警儻駱,足以令賊無所圖。且陳倉城堅,我已命讓夏侯儒領兵三千人守城,如賊圍進堅城,足以據敵旬日,不日我大軍可至。”
“至於子午道?”
曹真笑了笑,說道:“如劉備出武關、陸遜出儻駱、馬超兵陳倉,子午道出奇兵入關中,實為良計。”
“然馬超向我軍透露陸遜動向,而降人言馬超與陸遜合謀。如此種種觀之,言語互相矛盾,馬、陸二人縱是合謀,又豈會心神合一。故令偏軍行出子午,非陸遜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