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守看似為不同之事,在善用兵者的眼裡實際為一體兩麵之事,進攻是防守之方法,防守是進攻之策略,二者殊途同歸。
至於如何轉化攻守之勢,其根本在於對手是否戰勝。即如孫子所言,不可勝者守也,可勝者攻也。
實際而言,當敵人固守,自己尋找不到戰機,則敵人處於不可戰勝之階段,身為進攻方者需要采取防守姿態,與敵人展開對峙。
在防守或對峙階段,進攻方需要自露不足,去引誘敵人進攻。當敵人發起進攻時,其將自露不足,而這將是用兵之機。
兩者身份交換,防守方欲擊敗對方,最好的方法便是采用進攻,利用防守方的優勢,集結優勢兵力以擊敗之。或是向敵人展示強大,以讓敵人不敢進攻。
深諳攻守轉化之法者,在華夏曆史上無不是赫赫有名之將領,其最為典型者莫過於李世民。
受結果論影響,眾人或許以為李世民常是以進攻取勝,實則李世民多以防守而取勝。
李世民最常用的戰術,先與敵寇展開對峙,而後發現敵人漏洞,設套或是用騎兵衝擊而勝之。
故李世民在點評司馬懿與諸葛亮對決時,其語氣中之所以有瞧不起之意。實因在李世民看來,防守不是目的而是取勝手段。司馬懿應當用防守去取勝,而非單純防守。
當然了,攻守轉化之術,看似簡單,欲掌握起來,實則非常困難。戰場上影響勝敗的因素太多了,如地形、氣候、兵源、將領等相關因素。而優秀的統帥,往往能將這些因素了然於胸。
趙括慘敗長平,馬謖兵敗街亭。其本質是在於趙括、馬謖無法控製戰場局勢,難以掌握攻守轉化。
隨著霍峻所經戰事越多,他對攻守一體之本質也有了非常深刻的認知,甚至說已是融會貫通。且在曆史原有戰役的基礎上,霍峻更能發現原有戰役之不足。
以鐘離之戰為例,韋睿所用的戰術不可不謂出眾。然其亦有不足,即無法滿足霍峻兵破壽春之願。
如此之下,加之其他因素影響,霍峻注定無法複刻韋睿之戰術,需要更深入去思考兵馬布置,利用戰場的其他因素去影響戰場結果。
故霍峻從來不排斥自己記憶中的戰役,因為那些戰役往往可以幫他查缺補漏,也能讓他考慮更多的相關因素。
孫權放棄琅琊、東海二郡,聚兵固守穆陵關。霍峻隱約知其有詐,也決意出兵二郡,本質是在對自己的自信。
霍峻相信他能在孫權的進攻中,尋找到取勝的突破口。而他的防守會讓孫權無計可施,挫敗孫權的陰謀。
如果霍峻失誤,那麼將會成就孫權的威名。而霍峻正是相信孫權的軍事能力,他才敢這麼用兵。
在製定進軍方向後,霍峻得知試航運糧的船隊順利返程,方對後勤保障徹底放心。
建興四年,正月。
正旦之後,在邗溝水道通暢的情況下,霍峻率十餘萬大軍行至淮陰,召集大軍各部將校,宣布作戰計劃。
大帳內,霍峻高坐榻上,江淮、江揚諸將齊至帳中。
霍峻環顧被黑壓壓的大帳,問道:“今可有未到者?”
“稟大司馬,各部將校如數而到,未有缺席者。”蔣濟上報道。
“善!”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江淮遼闊千裡,上與豫州接壤,下與徐州瀕臨。今豫州有滿寵領兵而守汝南,徐州有呂虔掌兵以據彭城,青州有孫權率兵以固穆陵,兗州有王淩統兵以鎮湖陸。”
“以上之兵,多者數萬,少則一、二萬,合計兵力遠在十萬以上。今孤欲率大軍出泗水,以征穆陵關,橫掃青齊七郡。而為之憂者,無非滿寵所率汝南所部,恐其會順淮而下,劫抄泗口,以圍我北伐大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