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當地人解釋,此景經常可見,乃是由兩晉之間的古劍入水之後,幻化所成的蛟龍之影,千餘年來屢顯靈異,每至闊曠無人輒有所見,但下水探攬卻又一無所獲,正是當地「雙劍化龍」的妙景。
【……及華誅,失劍所在。煥卒,子華為州從事,持劍行經延平津,劍忽於腰間躍出墮水,使人沒水取之,不見劍。】
這段源流乃根據《晉書·張華列傳》所載,顯然是指豫章人雷煥見天際有劍氣衝霄,遂尋得得雌雄雙劍之事,其中雄劍被贈予西晉司空張華,雌劍留在雷煥身邊。
但在此之後的記載,就變得莫名模糊了起來。
根據史書記載,雌劍最後傳於雷煥之子雷華的手中,遺落在了眼前這片風平浪靜的延平津中,自此從曆史長河中消失不見。
可如今的江聞經曆幔亭峰之事,,已經從虛蜃之螺處知曉了更多當初的秘辛,當年西晉司空張華除了派雷煥到江西尋劍,更托他找來了一位無名俠客,意圖湮滅王莽頭中不該存在於世上的東西,此後白虹貫日壯烈激昂,千載之後猶然鼓舞。
可問題偏偏就出在了這裡。
無名俠客最後所持的古劍,乃是漢高祖斬蛇赤霄白玉劍,如今正在江聞的手裡。
白玉劍原本的出處,應該是與王莽頭顱一樣珍放在在西晉皇家武庫,為此司空張華不得不自導自演了一場“積油滿萬石,則自然生火”的大戲。
為了掩飾細節,張華在《博物誌》裡都故意提起,晉武帝泰始年間武庫也失過一次火,原因也是儲油太多自燃的,令人莫衷一是,最後就連張華防備的是誰,也是眾說紛紜。
然而縱使這把劍曆經千年鋒利如初,卻並不見得無可替代,至少江聞手上的湛盧劍、陳近南手中的巨闕劍便堪堪可敵。
為此江聞一直心中存疑,當初雷煥已然尋得神銳無比的雌雄寶劍,為何張華還要費儘千辛萬苦地偷出高祖劍?
而那把雄劍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才會讓張華持之以恒地佩戴在身邊,直至西晉滅亡流落到了不知何處。無獨有偶,雷煥作為豐城令掘獄屋基得寶劍,應為公元291年左右,再等到永康元年趙王司馬倫發動政變,張華被殺害,已經是公元300年,時間跨度不可謂不大。
參照來看不僅僅是張華將雄劍秘不示人,就連雷煥也是牢牢把雌劍帶在身邊,直至年老身死才傳給長子——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