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我天,這也太雷人了!觀音菩薩原來是馬?這是哪部經裡說的?
米:這又不是什麼光榮的履曆,佛經裡不會提的,不過中國人信觀音的那麼多,就有學者要考證一下啊,所以都不用到靈網上去查,人間的學者都研究明白了。
在佛教沒出現之前,印度的古經典《吠陀》中寫了一對孿生的雙馬童神,是神通廣大、救苦難、重慈悲的善神。雙馬童神象征著慈悲和善,傳說馬駒能使盲人複明、不孕生子、公牛產乳、朽木開花,在古印度受到廣泛信奉。
另外,還是在佛教沒出現之前,在古印度的南海邊流傳著“白馬救人”的故事,傳說有一匹寶馬神通廣大,在大海上救助遇難船隻,曾有500人的商隊因此馬而得救。
後來佛教出現了,佛徒們為了吸引信眾,開始神話佛陀,把佛陀說成是救苦救難的神聖,化身寶馬四處解危扶困。後來佛教發展了,佛家的各路神聖,如地藏菩薩等等紛紛湧現出來,僧侶們一想,佛陀這位總領導不能親自忙東忙西去救人啊,得找個菩薩具體負責這個事兒,找誰呢?嗯,那就派給觀世音菩薩吧,因為觀音分管南海那邊,離白馬救人的傳說之地比較近。
易:原來觀音菩薩是這麼來的,還真是跟馬有關係啊。
米:就這樣,確定了由觀音菩薩擔當這個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形象大使,各路佛經就開始造勢宣傳了,不但《吠陀》中的雙馬童神和南海神馬的事跡都劃到了觀音的名下,還有一些專寫觀音的佛經也出現了。
在觀音信仰傳播的過程中,有信徒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如果東南西北四麵八方都出現了苦難,觀音菩薩到底管哪一邊好呢?僧侶們一想,這好辦,很快,又有佛經被“發掘”到了,說觀音菩薩發了大願解救蒼生,獲得了千手千眼的法像,這下子問題就得到了解決,不管哪裡有苦難,觀音菩薩都能看見,也能出手。
易:我感覺佛陀在天上也很忙啊,需要什麼樣的佛經就趕緊給說一部出來,真是辛苦。
米:宇工給我的資料上說,觀音菩薩正式光臨中國是在西晉太康七年,即公元286年的八月十日,西域人竺法護在長安青門外譯出《正法華經》,經中說到了觀世音菩薩的種種事跡,哦,當時譯作光世音。不過佛經中的觀音菩薩可是男的哦,不是你們現在常見的那個樣子。《華嚴經》裡說的明白,觀音是“勇猛丈夫觀自在”。
易:勇猛丈夫型的觀音菩薩?感覺也太違和了。
米:這是真的,就算來到中國,早期觀音的塑像都是男的,有的還留著兩撇小胡子呢。
易:真的嗎?……額,我查到了一座宋金時代的觀音像,這畫麵——我還是不說了吧。
金代觀音像,出土於天津
老師,為什麼後來又變成了女觀音的樣子呢?
米:佛教傳到中國以後又被改造了唄,中國的和尚當然要把佛經念出中國特色來嘛。我們前麵講過,中國人的靈魂裡是根植了天人全等式的,外國的神聖想在中國落地,必須要有人味才行,隻有神味沒有人味的在中國可混不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