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霄不置可否“那就說說看。”
“是。”李斯壓抑著心中的驚喜,深吸口氣,抬手指著韓國的大纛說“申不害變法最終失敗,從此之後韓國保守力量徹底占據上風,再也沒有了出頭的機會。”
所謂變法,無外乎就是從獲得好處的人手裡,把好處搶出來再重新分配。
調動更多人的積極性,從而可以有效增強國力。
腐水不流,好處都被掌握在一部分人手裡的時候,那就是一潭死水。
申不害的變法,攪動了韓國的死水,給了大部分人以希望與動力。所以在短時間內國力大幅度增強,甚至打仗都能打贏了。
不過他的變法最終還是失敗了,根本原因在於支持變法的韓昭侯死了。
韓昭侯一死,之前利益受損的韓國保守力量馬上反撲,成功的把失去的好處都找了回來。
而韓國的百姓們,在經曆了這麼一出得而複失之後,也是徹底的失望與絕望。
當一個國家絕大部分人都開始絕望的時候,最終的覆滅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為何戰國七雄之中,韓國軍隊的戰鬥力最差,堪稱是屢戰屢敗。
那是因為構成韓國軍隊主體的韓國百姓,對這個隻有榨取,貴族們醉生夢死,百姓們饑寒交迫的國家徹底失望。
百姓和軍士們不願意賣命,吳起來了也打不贏。
“韓國隻能朝秦暮楚,苟活於世。”李斯帶著指點江山的氣派說“大王若是橫掃六合,當以韓國為首要目標。”
王霄說過李斯隻談大事不知細節,呂不韋轉告之後李斯就是嚴格督促自己進行轉變,一定要變成適合王霄的形狀。
所以跟上又解釋說“韓國此地,民不忠,軍不義。拿下之後抵抗會很少很弱。稍微給些好處,立刻就會全心全意擁護大秦。彆的不說,大秦的軍功授爵製度對於韓國人來說,那就是久旱之甘霖。”
這話一點都沒錯,現在的韓國人好死不如賴活著,看似沒有一點點的動力。
可等到歸入大秦麾下,軍功授爵製度這麼一發過來,立馬就變身嗷嗷叫的戰狼。
曆史上那些靖康時期投靠金人的漢兒,崇禎時期衣服鞋子都穿不起的軍戶。為什麼一投靠外人立馬就是戰鬥力杠杠的,原因就在於此。
好處你不給,變法都不給。那就隻能是用這種方式來自己搶了。
王霄聽完,背手而立。沒說什麼讚同或者反駁的話“繼續。”
李斯再度行禮,之後走到了魏國的大旗下。
“商鞅,張儀,公孫衍,範雎。這些大才都出自魏國。可卻是被魏國棄而不用,都來了秦國發揮自己的才華。”
“吳起。”王霄說了個名字。
李斯楞了下,隨即行禮“大王說的是,還有吳起。也是被魏國所逼迫去了楚國。”
春秋戰國時代裡,那多如璀璨繁星的名將之中,王霄最欣賞的就是吳起,認為他比三千越甲可吞吳的孫武還要優秀。
孫武可是寫了孫子兵法的,不過王霄認為他戰略理論方麵更好,但是實戰方麵卻是比不上吳起。
吳起訓練了魏武卒,這大概是世界上第一支大規模的特種部隊。
然後前後左右東西南北的全都打了一圈,愣是一場沒輸過。這份實戰的本事,誰能比得上。
被魏國趕走之後,到了楚國也是發光發熱。
雖然最後還是逃不過楚國貴族的反撲,可臨死之前聰明的頭腦也沒有發懵,乾脆利落的撲在楚王的屍首上。在自己被利箭射死的同時,順理成章的一波帶走了七十多家仇人的全家。
這種操作方式,簡直就是無敵啊。
所以說,魏國實際上才是戰國前期最有可能一統天下的強勢所在。
隻可惜,還是那句話。得到好處的人不肯讓出好出來,結果就是固化之後再無動力繼續前進,最終被滅也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李斯說的那些人,都是身負大才卻是沒有足夠好的出身。
在魏國不受貴族待見,因為他們上位之後就會影響到貴族的好處。
蛋糕就那麼大,那麼多的貴族都不夠吃了,哪裡還有分給平民的餘地。
所以了,這些人都來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大秦。帶著滿腔的怒火,幫著大秦不斷崛起。
戰國時代被秦國所終結,並非是到了祖龍時代才出現端倪。
實際上從各國陸續變法開始,就已經在為最後的結果做鋪墊。
七雄之中,唯有秦國的變法最徹底,最能激發人的上進心,最能招納各方人才。
而其他各國,變法不徹底,或者乾脆就是變法失敗。
階級固化之後,百姓們不願意出力,貴族更是醉生夢死隻想著維護手中的利益。
秦國蒸蒸日上,猶如初升的朝陽。
而六國則是貴族掌握一切,斷絕平民上升通道。
結果就是平民們都豔羨秦國的軍功授爵,將其當作唯一能夠改變自身命運與家族命運的通道。
六國百姓抵抗秦國的時候,大都是出工不出力。
可等到自己成了秦國人,立馬就翻身爆發,打的各國狗血淋頭的。
當然了,到了後來沒了對手,再加上索取無度。曾經被收攏起來的民心迅速崩潰,最終導致二世而亡。
王霄抬手指著楚國的大旗“說說楚國。”